當口岸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8月的長興島也迎來了連續的高溫預警。大連長興島海關肩負口岸衛生檢疫的重任,海關關員常年24小時堅守國門一線,奔波于長興島海港的各個工作地點。8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工作繼續,挑戰繼續。
“今日計劃,對在大連恒力石化碼頭靠泊的六條船舶進行登輪衛生檢疫,其中一條因有船員換班,需進行采樣。全科成員周六早上集體上島工作。”物流科科長李英軍在微信工作群中發布了周末的進境船舶靠泊信息。
每到晌午的時候,太陽都格外眷顧這坐落在大連西北邊的小島。烈日炙烤下的碼頭,空氣中涌著熱浪。檢疫關員戴上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內層手套;套上防護眼鏡、防護服和鞋套;再戴上外層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最后佩戴好執法記錄儀,校準好測溫槍,準備登船。
登上40℃高溫的甲板,瞬間進入高溫“蒸烤”模式,汗水一下就布滿了整個臉頰。檢疫關員進入船艙后,按照操作規范要求,首先開展體溫測量,詢問船員有無咳嗽、發熱的情況,一旦遇到船員體溫超過37.3℃,將進行體溫復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充分與外籍船員進行溝通,詳細記錄14天內的旅行史,接觸史,對14天內換班的船員進行鼻咽樣品的采集。為減少船員長期聚集引發的染疫風險,海關關員對每個步驟都精準控時,即便如此,登臨檢疫的整個過程往往要持續1—2個小時。
“該船舶沒有染疫風險,衛檢通過,可以降黃旗了。”兩名檢疫關員在和船長交流后,離開船艙,走下懸梯,按照流程脫下防護服,一刻也不敢松懈。他們的制服早已經被汗水浸透,額頭上流下的汗珠刺的眼睛都睜不開了。
“‘博納德號’檢疫完畢、‘凱元號’檢疫完畢、‘化瑞號’檢疫完畢……”從烈日當頭轉為夕陽西斜,大連長興島海關關員魯航提著取樣箱,走下最后一條靠泊的外輪。5分鐘后,貨輪上三盞紅燈熄滅,標志著當天最后一條外輪檢疫合格,可以開展卸貨作業。
七條外輪檢疫完畢,順利完成任務。為保證進口貨輪的貨物盡早完成卸貨作業,關員們趁著月色第一時間將外輪采樣的樣品驅車送往大連市內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再次返回島上已是深夜。
聞令而動,使命必達!疫情發生以來,大連長興島海關嚴格加強風險研判,嚴格落實“三查三排一轉運”口岸防控措施,通過精準分析,實施“一船一報告”的個性化檢疫措施,進一步優化檢疫流程、提高登臨效率、壓減檢疫用時,全力做好國門一線衛生檢疫工作。(魯航、林戈/文)
為大灣區科學之城再添動力 深圳海關創新監管促科研要素加速流動深圳海關查獲7條活體劇毒眼鏡蛇RCEP實施半年:“真金白銀”拿到手 減稅增強獲得感通關“無紙化”助南通千家加貿企業駛上“快車道”嘉興海關多項舉措服務地方企業大港海關暫存單證試點助力企業通關(轉載)皇崗海關稽查破獲350余萬元低瞞報價格案件海關布網 尋蹤覓“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