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天津港,隨著最后一筐輸往國外的黃顙魚裝箱起運,天津宏正基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萬軍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海關屬地查檢綠色通道為這批訂單的順利出口幫了大忙。”韓萬軍說。
不久前,公司臨時接到一個急單,外方要求定最近的一班船發貨,從接單到發貨,留給韓萬軍的時間不足四天。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天津寧河海關第一時間啟動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當日完成受理、查驗工作,讓出口黃顙魚順利裝箱啟運,為企業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近期,為落實海關總署關于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十條措施,天津海關細化推出30條工作措施,設立“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對出境活動物、水產品、冰鮮肉類制品,進境蔬菜、水果等鮮活易腐農食產品開展優先查驗和“5+2”預約查驗模式,現場實施“優先接單、優先檢查、優先檢測、優先出證”,加快通關效率。
“特別是活魚等鮮活水產品,對運輸條件和運輸時長要求較高。”天津海關企業管理和稽查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回增杰說,“針對此特點,天津海關在屬地查檢現場建立了宣貫幫扶機制,指導企業規范養殖捕撈、中轉儲養、裝箱運輸等各個環節,按計劃實施疫病監測,保障出口產品批次、品種、數量和規格等零差錯,現在,從預約到完成海關查檢最短僅需半天,平均通關時間縮減1.5天。”
1-5月,天津海關共驗放出口活魚113批次,貨值976.3.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0%。(韓勃、任文思/文)
上海進口鋰電池報關公司海關分類通關改革今年完成試點明年全面推開緬甸進出口貨代需注意的地方“甘肅制造”合金鋼粉末出口市場持續拓展胡玉敏與昆明海關紀檢監察干部和基層海關干部座談菲律賓海運:比斯利格(bislig)港口海關“駐廠服務”助力舟山船舶修理出口逆勢增長濟南海關助力小蠶種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