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歐洲安特衛普港發出的9個貨柜進口木材,在經過32天的長途遠洋運輸后,抵達了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
這批跨越重洋的“乘客”,不顧旅途辛勞,在港上不做停留,通過“船邊直取”,馬上換乘“膠黃小運轉”循環班列,于當天抵達了此次旅行的終點站——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
“這批木材在運抵碼頭前,我們就會告知港口貨物目的地為膠州,并憑借艙單信息向海關提前報關。”經營這批進口貨物的港微(山東)供應鏈有限公司經理莊文慧表示,貨物抵港后,企業在港口完成基本操作,港口工作人員就會向海關監管系統發送貨物移動申請,通過膠黃班列將貨物流轉至多式聯運中心,海關監管系統會自動完成貨物放核手續,企業不再需要辦理其他任何手續。貨物到達多式聯運中心后,海關實施一次查驗,整個物流通關過程非常便利暢通。“這比以往從前灣港碼頭提貨后,再通過高速公路運至膠州,能避免碼頭堆存費,節省不少運費和時間成本。”
多式聯運中心位于上合示范區內,與青島前灣港相距38公里。以往,港、站之間鄰而不接,成為制約上合示范區外貿進出口業務發展的瓶頸問題。
去年8月,青島海關所屬膠州海關揭牌,以服務上合示范區建設為己任,將加強陸海聯接、提升多式聯運中心口岸功能、推動物流先導,作為優化膠州外經貿營商環境的先手棋。膠州海關查檢科科長陳實公介紹,通過增設海鐵聯運專用閘口,開展關企數據互聯,海關探索實施以“企業零操作”“貨物便捷流轉”為特征的口岸物流監管模式,徹底打通海鐵銜接的“最后一公里”,構建了“區港一體化”的物流通關作業環境。
在該模式下,符合“兩段準入”條件的進口貨物,可以從青島前灣港轉場至多式聯運中心辦理查驗、放行手續,出口貨物運抵多式聯運中心視同抵港,即可辦理相關通關手續。海關的一系列監管服務創新舉措,將多式聯運中心真正打造成為青島前灣港的虛擬前沿,成為上合示范區企業自己家門口的“港口”。
與此同時,來自日韓、東盟和歐洲的海上貨物,也能夠從港口迅速“乘坐”膠黃班列抵達多式聯運中心,再搭乘中亞、中歐等國際班列,源源不斷進入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
“建設上合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東、青島的重大歷史使命。”青島海關黨委書記、關長賀水山表示,青島海關自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勇于承接國家發展戰略使命,先后出臺17條促進意見,確定8個重點支持項目,精準對接上合示范區發展需要。
在提升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口岸功能方面,青島海關支持“日韓陸海快線”“上合快線”開通,推動開行“齊魯號”歐亞班列5條,中亞班列實現雙向常態化運輸。今年前三季度,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重點依托膠黃班列實現陸海聯通,貨物吞吐達51.2萬標箱,逆勢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在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青島海關緊抓制約上合示范區發展瓶頸,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流程再造,搭建與海陸空多種運輸資源相銜接的海關監管區架構,營造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口岸營商環境,構建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相協調的制度體系,在政策高地上再創新、在監管服務上再優化、在制度建設上再集成,促進物流便利、通關便利、產業聚集,不斷推動上合示范區縱深開放、高質量發展。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1153.2億元,其中青島市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278.5億元,同比增長12.2%。以互聯互通為基礎,陸海優質資源加速在上合示范區實現耦合互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陳星華 付陽/文)
進口西紅柿報關清關的注意事項制藥設備進口報關流程 港口報關資料知識要點深圳海關護航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順利開幕杭州海關 退運兩批“洋垃圾”集裝箱出口操作程序太原海關在進境郵件渠道查扣雪茄煙2182余支青島海關:日照開通中韓陸海聯運汽車運輸通道內地供港澳生活物資量足質優 讓港澳同胞過個好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