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莞日報》報道東莞日報報道,2010年黃埔海關關區內加工貿易企業內銷額達到177.3億元,同比增11.18%,內銷增稅36.2億元,同比增15.32%。黃埔海關管轄范圍內九成以上的加工貿易企業在東莞。東莞企業轉型升級使得東莞企業的技術形態正由貼牌生產為主向自主研發設計和自主品牌為主轉型,市場形態正由國際市場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并舉轉型。
無論是現實地看,還是長期地看,國內市場都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對于此,很多處于轉型期的東莞企業是有足夠認識的,2010年黃埔海關關區內加工貿易企業內銷額達到177.3億元,同比增11.18%,已印證了這一點。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習慣了接外貿訂單的企業轉型做國內市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需要經過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我們的企業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其一,內銷產品要占領市場,要能吸引渠道商并最終影響終端消費者,必須有良好的品牌。而外銷幾乎不用投入什么廣告來運作品牌,主要是保證生產質量和價格能吸引客戶。因此,對很多實力稍差的外銷代工企業來說,內銷品牌打造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高額費用投入成為外銷企業轉型的一個大障礙。
其二,由于產品外銷是訂單貿易,只需要注重生產和制造,以及產品的成本。產品的銷售渠道由經銷商負責,因而作為供應商沒有必要研究渠道分銷策略。而要開拓國內市場,就必須解決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的問題。內銷市場,已進入渠道為王、終端為王的階段,市場和銷售是外銷企業內銷操作最為缺失的核心資源。
其三,許多行業,由于多年來積累的過剩產能需要釋放,產品供過于求狀況會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存在。越來越多的出口型企業轉內銷,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內需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當然,這種競爭主要出現在低端產品市場,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不能總是依戀于低端市場。
對于東莞以前過度依賴出口導向的制造企業來說,如果能夠充分認識到“出口轉型內銷”的各種挑戰,抓住政策與市場機遇,建立自己的產品國內銷售渠道,定能步入企業生存發展的新天地。
電子元器件報關需要哪些費用“科技+監管”助力海關高效查驗太倉海關截獲全國首例山地炭團菌汕頭海關退運禁止進口固體廢物49.5噸黃埔海關護衛“春運”三亞海關大力推動特色農產品出口和優質動植物資源引進工作廣州海關創新監管模式支持自貿區建設 創設快速驗放機制 通關時效提高50%企業異地加工貿易享通關一體化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