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島海關監管下,滿載29噸保鮮大蒜的集裝箱在青島港裝船發往東盟市場。這批大蒜是濟寧內陸港首票以“跨境電商+轉關”模式申報出口的貨物,也標志著以濟寧大蒜為代表的山東內陸地區農產品,將以更便捷的跨境電商新模式實現出口新突破。
2020年9月,青島海關作為全國第二批試點海關啟動跨境電商b2b(企業對企業)出口試點。今年以來,為拓寬轄區農產品出口渠道,青島海關所屬濟寧海關深入轄區開展跨境電商政策宣講,鼓勵、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嘗試通過新模式進行出口。今年5月份,濟寧轄區企業首次通過跨境電商b2b模式出口農產品。
金鄉縣宏添果蔬有限責任公司是濟寧市首家通過跨境電商模式開展出口的企業。“與一般貿易相比,跨境電商模式下,我們可以直接對話海外客戶,國際貿易中間流通環節減少了,企業利潤也提高了。”公司總經理周可占介紹。
據了解,保鮮大蒜的出口對物流時效性要求較強,此次創新開展“跨境電商+轉關”這種新業務,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省了堆存和物流成本。通常情況下,貨物要至少提前3天運到口岸堆場等待集港。青島海關將跨境電商和智能化轉關結合,在濟寧內陸港完成“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海關放行后加施智能關鎖,在確保出口貨物途中監管的情況下,運輸至港口。海關還通過轉關系統以及港口管理系統的數據互通,讓內地海關貨物放行信息自動進入碼頭配載流程,貨物集港時間大幅縮短。企業還可以提前辦理提單換單等操作流程,避免甩船和產生額外費用。
濟寧海關副關長崔建剛介紹,“跨境電商+轉關”模式通關對轄區農產品出口意義重大,該模式下企業在內陸港就可以完成租船訂艙、申報、查驗等手續,施加電子關鎖的運輸車輛可無障礙直抵港口前沿,可最大程度滿足鮮活農產品通關時效高的要求。
“新模式相當于把出海口直接搬到了我們蒜農的家門口。”濟寧市金鄉縣商務局局長王旭介紹。據測算,今年預計將有超過5萬噸大蒜通過該模式出口。
“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契合山東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向,企業參與意愿也較高。因此從去年政策落地后,山東沿海城市和內陸地區陸續開展了這一業務。”青島海關口岸監管處快郵監管科科長丁旸表示,今年以來,青島海關轄區又新增了棗莊、濟寧、青島膠州3個業務現場開展跨境電商b2b業務。
丁旸介紹,截至目前,通過跨境電商b2b模式出口的貨物已經涵蓋了山東傳統特色出口產業,既包括家具、服裝、假發、小家電等消費品,也包括鮮姜、大蒜等農產品和機械設備、輪胎等工業品,外貿新業態對山東外貿進出口的拉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陳星華、郭光、張鳳艷、趙秀紅/文)
杭州海關風險管理讓查處侵權“有的放矢”前8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23525.3億美元 8月份進口創新高拱北海關攔截1432件侵權貨物空運的危機與契機(一)上海私人物品出口報關喀什綜合保稅區發揮作用大代理藝術品進口報關國門生物安全 你我共同守護——武漢海關多形式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