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津日報》報道“嘀!”在天津港五洲集裝箱碼頭閘口被電子儀器“驗明身份”后,電子欄桿迅速抬起,一輛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大卡車緩緩駛入天津港碼頭開始卸貨。接著是第二輛,第三輛……從天津港到內陸腹地,天津在12個省區市建立了21個內陸無水港,在帶動口岸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拉動了腹地經濟。“十二五”期間,天津將不斷擴展無水港服務輻射功能,到“十二五”末,天津無水港吞吐量將達到100萬標箱,真正形成一條延伸到內陸腹地的“黃金水道”。
13省區市達成共識
昨天上午,來自北京、河北、湖南、寧夏等13個省區市的代表在天津禮堂共同簽署了《2011年合作建設無水港天津共識》,提出進一步發揮無水港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無水港運營效益,打造大通關協作信息平臺,建立各地口岸部門溝通協商機制,推動國家政策落實。這份共識為天津蓬勃發展的“無水港”指明了方向,也注入了一針加速發展的興奮劑。
“無水港”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個新鮮詞,“無水港除了沒有船之外,跟港口幾乎一樣。”市口岸辦副主任曹軍形象地解釋說,“無水港將沿海港口的功能送到了內陸腹地的‘家門口’,貨物只要進入無水港就如同來到了沿海港口一樣,可以直接辦理報關、出關等手續,簡化了辦事程序,縮短了貨物進出口時間,能有效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和綜合物流成本,有利于改善內陸城市進出口環境。”
無水港實現雙贏
2002年10月,天津口岸與北京朝陽口岸實現直通,在全國首開先例。2007年,天津與河北、內蒙古等12省區市簽署了《建設內陸無水港合作意向書》,拉開了天津在腹地省市辟建內陸無水港的大幕。幾年間,天津與各地全面推進無水港建設,規模數量不斷擴大,運營質量逐步提高,已成為天津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口岸服務核輻射功能的重要載體,成為天津口岸的新競爭優勢,也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天津口岸各部門還與腹地省份聯合開發了區域通關電子信息平臺,實現了天津與腹地的通關作業一體化,形成布局合理、輻射廣泛、系統完整的無水港網絡。目前,天津港70%的貨物吞吐量和6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市,天津口岸外貿進出口量已經位居全國第二位。據統計,天津大力實施無水港戰略以來,腹地企業通關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通關效率提高3至5倍,在拉動腹地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推動了天津口岸的快速發展。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曾經被稱為“塞上水鄉”,蜿蜒而過的黃河曾帶給這片土地以勃勃生機。如今,天津港在石嘴山市辟建的惠農內陸無水港,為這個西北名城貼上了新的發展標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主任雷德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寧夏各類資源豐富,但囿于西北閉塞的交通體系經常會出現大量運輸積壓,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自從2008年寧夏惠農無水港開通運營后,穩定高效的鐵路運輸體系為當地企業打通了連接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運輸瓶頸,極大激發了企業的生命力。
政策先行 服務保障
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不斷深入,各方在積極推進內陸無水港建設的同時,也對于擴充無水港的發展內涵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如何在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運輸、通關服務的基礎上,形成獨具天津特色的服務與輻射體系,讓一條條延伸到腹地的無水港航線發揮更大作用,成為天津思考的重點。
天津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完善大通關體系,推進港口功能、口岸功能、保稅功能向腹地延伸,創建國際一流的口岸運行體制。東疆保稅港區副主任武東表示:“今年5月國務院批復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方案以來,東疆保稅港區和有關部門正在細化實施方案,要積極把東疆保稅港區的有關政策向無水港延伸,目前啟運港退稅政策正在制訂具體方案,首批計劃選擇2到3個無水港進行試點,只要出口企業貨物的運送信息報送到海關,不用再等貨物運到天津口岸,企業馬上就可拿到出口退稅。”
市政府口岸辦公室副主任曹軍表示,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天津將繼續拓展無水港建設,重點發展京津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傳統腹地城市,還將開辟東北和沿海等新的區域,點線結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網絡,真正把天津的航運中心與內地無水港緊密結合起來。其次,要把已有無水港做大做強,著重提高運行質量,進一步擴大天津口岸的輻射和影響作用。第三,要充分利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先行先試政策,通過無水港把更多新政策、新技術、新資源傳導到內陸腹地,使無水港真正成為連接天津與腹地、港口與內陸、東部與西部的“黃金水道”。
一封來自臺灣的感謝信上海怎么進口二手光刻機清關6天3次行動 海關聯合相關部門治理“水客”中非農產品貿易持續升溫 全國首批科摩羅進口食用農產品在廣州進境青島海關啟動首個AEO示范點舊機械進口報關與臺風競速 海關高效服務保通關杭州海關斬斷售假鏈條護航“一帶一路”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