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南通市一德碼頭,經過17小時的緊張作業, 湖北某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進口的近1.2萬噸銅精礦卸貨完畢并提離碼頭,南京海關所屬南通海關工作人員也同步完成對這批銅精礦的放射性檢驗、查驗取樣等工作。這是南通海關首次將自主研發的抓斗式放射性監測設備投入實際監管,將原先貨物卸載與放射性檢驗的串聯流程變為同步開展的“并聯”模式,通關效率提升30%。
從2003年開始,包括銅精礦在內的8種貨物納入放射性檢驗管理范疇,這類貨物在進口前,必須要經過海關嚴格的檢驗,確保放射性檢驗合格后,才能裝運進境。
根據相關規定,施檢人員在貨物卸貨過程中需按國家標準規定的頻次開展放射性檢測,對于單批進口超萬噸的大宗散貨,每次卸載需要持續取樣檢測20多次,特別是遇到過駁作業模式,耗時耗力。
為了進一步壓縮放射性檢驗作業時間,提升通關效率,南通海關創新思路,著手研發“散貨過駁放射性監測設備”。幾經調研論證,對測量點選擇、參數標準、工作溫度、材質、無線模塊、抗振性能等細節反復推敲,不斷調試論證,與設備生產企業共同研發了全國首套“gr400”型抓斗式放射性監測設備,并獲得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南通海關查驗二科副科長聶嚴陽介紹:“監測設備安裝在碼頭卸貨抓斗中,在卸貨作業的同時,對貨物實時開展放射性監測、超閾值報警以及數據實時傳輸,在放射值未觸及報警閾值的情況下,無需再派員開展現場檢驗。”
南通一德實業有限公司商務部經理成彬激動地說:“放射性檢驗工作事關國民健康安全,海關在這一塊的監管非常嚴格,在沒有這個設備之前,海關的同志們都是拿著手持儀器去現場檢測,而且根據國家標準,每卸一定量的貨,就要抓取一次樣本,進行一次測量,測好了還要把樣本再抓回去,反反復復幾十次,工作強度很大。我們每票貨物一般卸貨時間都在20小時以上,海關工作人員也必須持續在現場監管,非常辛苦。用了這個設備后,在卸貨的同時進行放射性檢測,省去了很多工作流程,節約了時間,也幫貨主降低了成本。”(黃琦、俞葉/文)
北京海關加速驗放文博會物資 積極支持首都文化繁榮發展進口越南TIPO面包干報關預審所需資料_面包干報關文件怎樣辦理航空貨物托運手續(二)湛江海關:攜手區域14個海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助推湛江打造外向型經濟開放新高地“渝新歐”班列正式啟動“安智貿”試點250只日本水龜羅湖口岸“闖關”被查紡織之鄉出口逆勢增長6.8% 常州海關“單一窗口”持續壓縮通關時長授信企業通關最快僅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