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廈門海關關員借助海峽兩岸海關首度攜手開發的“兩岸海關電子信息交換系統”,迅速為一票來自臺灣,貨值達160.31萬元人民幣的玻璃基板完成申報工作,標志著“兩岸海關電子信息交換系統”在廈門海關順利運行。
系統運行首日,廈門海關共為31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項下享受關稅優惠的貨物辦理通關手續。
“有了這個系統,ecfa貨物就像有了‘電子身份證’一樣”,廈門海關隸屬高崎機場海關審單關員小姜介紹道,“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在核對ecfa項下貨物原產地證書等信息時,可以看到臺灣海關實時傳過來的電子數據,在提高通關速度的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持假證或其他不規范現象。進口企業也可借助該系統了解貨物原產地信息的真假,便于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原產地證書是企業享受ecfa優惠關稅待遇的重要憑證, “兩岸海關電子信息交換系統”上線后,兩岸海關可實現原產地證書等數據的實施傳輸、比對。(陳幸曼/文)
海關助力“蘋果”入駐天竺廣州海關向廣東省文物局移交807件罰沒文物廣東中山港口岸開始對外輪開放寧波海關驗放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首批入境展品北京海關查獲42公斤穿山甲鱗片[動植物檢疫]進口茶葉那些事美國海運港口: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mo)港口北京海關強保障、促增長、優體驗 今年“6·18”電商大促通關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