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精美的硨磲制品、栩栩如生的鱷魚標本、色彩艷麗的紅珊瑚……8月4日下午,廣州海關將一批查獲的走私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移交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此次移交的瀕危動物及其制品涉及7個品類,重約90.5千克。
據了解,這批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是近年來廣州海關從進出境旅檢、寄遞渠道查獲的,包括硨磲制品35.10千克、海馬干28.69千克、玳瑁制品11.92千克、珊瑚10.06千克、鱷魚皮制品2.22千克、鱷魚標本1.78千克、唐冠螺0.72千克。其中一件硨磲制品長達48厘米,重達14.35千克,雕有樹木樓臺,為廣州海關近年來查獲最大重量的硨磲制品;兩件玳瑁標本長約60厘米,紋路清晰光亮,基本保持原貌。
硨磲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之一,也被稱為“貝王”,殼面粗糙,有數條類似被車輪碾壓過的彎曲凹痕,由于數量稀少,硨磲屬內所有種類(庫式硨磲除外)都屬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的保護動物,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庫氏硨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唐冠螺則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貝殼大而厚重,因形似唐代的冠帽而得名,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馬、鱷魚、紅珊瑚、玳瑁等均屬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列名保護物種。
“這些物品多數是在進出境旅檢渠道被海關查獲,往往被偽裝成生活用品或夾藏在衣物中,藏匿于行李箱內違法攜帶進境,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寄遞包裹的形式企圖闖關進境。”據現場海關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移交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一部分保留著野生動物的原貌,有些是比較少見的動物標本,另一部分則經過加工制成了工藝品。
為打擊瀕危物種及其制品走私,廣州海關始終按照海關總署“國門利劍”打擊走私專項行動部署,不斷加強正面監管,強化“大數據”風險分析,緊盯寄遞、旅檢、貨運等重點渠道,構建立體化查緝模式,積極推進國際執法行動,聯合打擊瀕危物種及其制品跨國走私犯罪,形成了環環相扣、嚴密閉合的國門監管防線。
海關提醒:瀕危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境需持有國家瀕管部門出具的《允許進出口證明》并辦理海關手續。對于非法走私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海關依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廣大市民境外旅游或務工返鄉時,切勿將硨磲、玳瑁、海馬干等瀕危動植物及其制品當作普通“手信”或者旅游紀念品攜帶或郵寄回國。(關悅/文)
RCEP為紡織服裝行業“出海”添動能粵東企業悅享自助打印原產地證書便利象山海關綜合施策助力轄區養殖場活海魚出口2508噸輻射超標銅精礦退運出境海陽網紋瓜首獲出口資質北京海關緝私局連續破獲13起走私象牙制品案泰國蛤蚧代理進口清關你了解這些流程了嗎濠江海關助力汕頭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