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在庫誤差計算的公式很簡單,【進口-出口*單耗-實際在庫】,等于零就是在庫平衡,大于零就是在庫短少,小于零就是在庫盈余。不過在實際計算中就要復雜得多了。要考慮已經已經報關,尚在途中的進口料件,已經手貨但尚未報關的深加工和集中申報等進口料件,已經離開廠區但未報關成品,已經送貨但未報關的深加工結轉料件等因素。而實際在庫也要考慮,成品,半成品,還未處理的殘次品等數量。
經過上述計算后,得出的結果是大于零,即保稅料件短少。首先要找原因,為什么造成在庫短少,如果日常注重管理,短少的量不多,金額不大,造成短少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生產計劃(包括成品構成變化)較為頻繁,手冊/賬冊和實際生產不能達成同步變更而導致的,并針對其中幾個重點料件進行分析舉例。還有正常的盤點誤差,細小零部件丟失等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一般海關都可以接收解釋,同意短少部分的料件進行內銷補稅。
如果平時疏于管理,短少的量就不會少,原因也分析不出來,即便列舉上述的原因也無法完全解釋。就會因為不明原因產生在庫短少而招致海關的處罰。按程序完成處罰后,才能辦理內銷補稅。
在庫短少多少才算多,多少才算少,還真沒有一個標準。按絕對值來說1萬元以下的在庫短少就算比較小了。按比例來說100ppm以下就算比較小,10ppm以下就算非常小了。(ppm:百萬分之一)
萬只北歐水貂抵連 大連海關快速驗放進村入企、傾聽民聲 杭州海關開展大型調研活動幫扶小微企業海關合奏樂器企業升級發展“進行曲”手風琴郵包里的“不速之客”航空幾種特殊物品的運輸進口牛副產品清關所需單證資料有哪些南寧海關查獲侵權汽車標識243個海關“鏈條式”服務力保鱸魚“鮮活”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