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申請了40只土雞苗,養成后賣了幾千塊錢,今年我想擴大規模,在去年的基礎上再申請400只。我很感謝他們,也一定會付出努力,早日脫貧致富。”盛夏時節,湖北鄂州沙窩鄉牌樓村村委會門前熱鬧非凡,武漢海關扶貧人員正向貧困戶贈送“愛心雞苗”,50歲的馮鴻領到400只雞苗后喜笑顏開。
自2015年全國打響脫貧攻堅戰,武漢海關便開啟了扶貧征程。從與仙女村、牌樓村結成精準扶貧包保對子,到兩個村莊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從積極參與海關總署扶貧點河南盧氏縣脫貧,到穩扎穩打確保脫貧不返貧,武漢海關不搞花拳繡腿、不擺花架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扶真貧、真扶貧。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
“精準扶貧”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更實、更細?如何幫扶才能讓海關職能與扶貧村實現有機結合?黨員干部如何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怎樣才能在全關范圍凝聚扶貧攻堅思想共識?武漢海關黨委認為,要找到答案、破解難題,關鍵在夯實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打造一個具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手握“夯實黨建基礎”這把關鍵鑰匙,武漢海關及時制定脫貧攻堅工作方案,關領導帶頭多次到村調研,從組織建設、扶貧方向、特色幫扶等方面因戶施策、精準發力,加大扶貧工作統籌力度。精心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黨員干部任工作隊隊長,將派駐扶貧工作隊成員作為培養鍛煉年輕干部的平臺。
數年來,駐村工作隊堅持逐戶走訪、逐人摸底、挨個宣講,結合貧困戶大會、村民小組會、黨員會、屋場會和夜話會,做好對干部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工作,消除脫貧工作認識誤區,引導他們“寧愿苦干、不愿苦熬”,激發內生動力。
在仙女村,他們推動黨員干部與貧困戶形成148對“一對一”幫扶結對,形成“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良性循環。這里也成為武漢海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為扶貧帶去新資源、輸入新血液打下基礎。在牌樓村,他們認真履行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堅持與村兩委每周一次碰頭會、每月一次黨支部活動,引導黨員爭做致富領路人,帶頭搞產業、找項目。在武漢海關,“精準扶貧 你我同行”、“我為精準扶貧辦實事”、“藝術公益”等系列扶貧活動,送物資、征善款,提升扶貧影響力的同時,為解決好貧困山區“兩不愁三保障”注入海關能量。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
扶貧先扶志,對癥拔窮根。起初,仙女村和牌樓村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天河水,走的是泥巴路,村里既沒有企業,更沒有產業。如何變單純“輸血”為持續“造血”,如何利用產業扶貧為鄉村發展引來“活水”,是擺在武漢海關扶貧隊伍面前的一大難題。
經過多次走訪調研,武漢海關為仙女村量身定制了“生豬養殖、茶葉定植”兩大脫貧對策。一方面投錢投技術,幫助村里發展茶葉產業,支持建設1000余平方米茶廠,形成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一方面幫助村里成立生態豬合作社,無償為貧困戶提供豬仔,采取干部職工愛心認購等方式,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脫貧致富帶來了新氣象,茶葉、核桃、板栗、臘肉這些“土特產”打開了市場,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蛋蛋”,仙女村實現從集體經濟空殼村到年集體收入17.5萬元的跨越。
牌樓村的扶貧工作同樣有聲有色。武漢海關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優勢,探索稻蝦養殖、紅薯種植、鄉村旅游等特色扶貧模式,積極培養創業致富“帶頭人”。相繼爭取、投入170多萬元用于改造村容村貌和對口幫扶,協調武漢、黃石、鄂州等地的多家企業,為貧困家庭勞動者爭取就業崗位;開展“送雞苗”活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送去5283只雞苗,讓“已經在田間地頭圍好了院子、搭好了屋棚”的貧困戶臉上笑容洋溢。
有了初步的扶貧經驗,武漢海關開始為海關總署扶貧點盧氏縣助力。在調研盧氏縣菌、藥、果、煙葉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梳理需求,針對拓寬香菇銷路、引進香菇深加工項目及企業等難題,積極開展幫扶,確定產業規劃、冷鏈物流、產品銷售、香菇深加工4項細化措施,并且發揮牽線搭橋、聯絡對接作用,促成多家企業與盧氏縣達成干香菇采購計劃約300萬斤,預估價值約1.05億元。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正因如此,支教扶貧顯得尤為重要。
2019年“六一”期間,武漢海關關長楊杰、政治部主任余德瓊專門前往牌樓村為牌樓小學116名學生送去了書包。看著孩子們開心的面龐,楊杰有感而發:“咱們一定要全力以赴,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但與產業扶貧先從自己的扶貧點積攢經驗不同,武漢海關支教扶貧方面取得的經驗要從該關科技處黃倩敏參加海關總署支教說起。
其實早在2016年4月,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招募支教志愿者,有繪畫專業特長的黃倩敏第一時間報名,開啟了她的沙畫扶智路。在五里川鎮中心小學支教過程中,她將沙畫藝術融入美術教學,助力海關“金鑰匙沙畫課堂”成為盧氏縣教育系統示范點、中國沙畫師協會“沙畫藝術教學示范基地”,指導學生在全國少兒沙畫總決賽、第三屆中國沙畫錦標賽等比賽中獲得3個特等獎、1個一等獎和1金、1銀、2銅好成績,讓山區學生站上全國舞臺。
武漢海關還積極支持黃倩敏和支教老師一起創建“金鑰匙網絡課堂”、“金鑰匙圖書角”、“金鑰匙電臺”、“金鑰匙信箱”等海關“金鑰匙支教”系列特色品牌,保證教學多樣性和延續性,提升扶志扶智水平;組織支教學校師生來武漢開展“走出大山,相約百年老關行”公益活動,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樹立志向。
如今,武漢海關相繼投入專項資金對牌樓小學空閑教室進行維修改造,捐贈教學桌椅、沙畫臺、電視、電腦、音箱、視頻終端等設備100余件,沙畫教材100余冊,建成可容納30余名學生同時上課的湖北省內首家現代化小學沙畫教室——武漢海關金鑰匙沙畫教室,分期分批組織黃倩敏在內的文藝骨干前往該校授課,寓教于樂,寓學于趣,讓孩子們在沙畫、舞蹈的世界里編織夢想。(韓帆、熊皖揚、王芳/文)
福州首單跨境電商B2B“9810”空運清單模式業務落地“國門利劍2018”首月 海關偵辦走私犯罪案件案值46.5億元信用管理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轉載)深圳“智造”閃耀“一帶一路”長沙海關力促常德鹽關碼頭至上海水運直達航線開通解讀:巴拿馬船舶適用船舶噸稅優惠稅率旅客違規攜帶藥酒入境被查獲上海進口3C辦理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