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呢,物流提供商也一肚子委屈。我們調研了報價高的那家大型快遞合資公司的老總。他跟我抱怨:他知道自己的價格肯定不比別的對手具有競爭力,但決不是店大欺客。他現在考慮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大家做的都是單張合約下貨主與承運人間的門到機場(d-a) / 機場到門機場到門)運輸服務。這宗大單落到他們頭上,不僅意味著巨大的業務量,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得承擔這家大公司的物流風險。因為,與過去投標的報價單不同的是,現在的解決方案報價明明白白列出了他的成本底線,細分到每個細節,成本如此透明且沒有任何彈性空間。一旦遭遇淡季或是其它原因引起的銷量變化,他們就有虧本的危險……再說了,另外的那家老牌物流公司除了公司之外還有別的客戶,因此一些服務資源都可能被共享。如果這類物流企業在報價時采用作業成本法來具體分析各項倉儲活動的成本,則真有可能會報價低!如果真存在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客戶基本就無法考慮是真實的低成本而帶來的低價,還是惡性地報低價呢?他們一再表示別人的報價比我低,可我也沒有辦法改變呀。
杭州海關在“做好服務”中踐行黨的十八大精神“海洛因”做鞋底打造“內增高” 北京海關查獲今年首起毒品走私案無錫海關助推地方服務外包業發展寧波海關試點關稅保證保險 甬企9月起“先放行后繳稅”臺灣居民個體戶首獲進出口資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在進境快件中查獲猴面包樹果實5枚美國海運港口:唐納森維爾(donaldsonville)港口“自報自繳”為通關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