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氣中的水汽是如何凝結成水珠的?
通風是船員對貨物保管的一項主要措施,有人認為通風總比不通好,這種說法并非處處正確。貨艙通風并不簡單,在不同的情況,有必須、無需、禁止、無法通風之別,甚至還要緩慢(透透氣) 與加快通風之別。要正確理解與真正掌握通風的時機則不得不花些時間先了解空氣中肉眼見不到的水汽凝結成肉眼能見到的水珠(民間稱結露水,船員稱出汗水)的客觀自然現象。在某氣溫下,一立方米 空氣中的水汽含量 (即絕對濕度,以后從略)大到一定量即達到飽和狀態,此時即凝結成水珠。在上述的飽和狀態下,我們稱當時的相對濕度為100%;若其水汽含量僅有飽和時的一半,其相對濕度則為50%,如此可類推出不同 的相對濕度。要注意,氣溫再高(或再低)一些,空氣中水汽含量要較多一點(或較少一點),才能 (或就能) 達到飽和狀態而結露水。故在氣溫甚高與相對濕度甚大的港口裝貨后即開航,若沿途不通風而駛抵溫度甚低的水域,則艙內空氣中水汽很可能凝結成小水珠于寒冷的船殼板上。反之在氣溫甚低的港口裝貨后即開航,若沿途不通風而駛抵濕度甚高與相對溫度甚大的港口,若驟然開艙或強力通風,則艙外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在寒冷的貨物表面上凝結成小水珠。既然在某氣溫下,單位體積空氣內的水汽含量大到一定量時即相對濕度為100%時會凝結成水珠;反之當單位體積空氣內一定含量的水汽在原氣溫降至某溫度時即會凝結成水珠,此溫度即稱露點溫度。露點溫度可從儀器中讀出,或者以干、濕溫度為兩引數在表(從略)中查出。
2.貨艙通風的目的何在?
共有3個目的皆是為了預防貨損與人、船、貨的安全,即:
①降濕,具體講是降低相對濕度即避免結露水或稱出汗水而某些貨物受潮霉爛、發熱自燃、加速腐敗;
②降溫,其作用與①相同;
③排除危險氣體與供給新鮮空氣,以防爆炸與中毒事故。
清明小長假 九洲海關做足準備保旅客通關順暢什么是海關預歸類服務?福州長樂機場海關掛牌一周年膠帶進口報關清關流程海城海關完成首宗網上核查作業 開啟便企智慧監管新模式越南草豆蔻進口報關流程是怎樣的?前10月海關偵辦走私犯罪案件2773起鹽城海關助推大豐港建成中國風電葉片出口基本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