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初,無錫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圓滿結束了一起歷時兩年、跨越中歐、貨值達255萬余元的知識產權維權案,3名犯罪嫌疑人最終獲刑并被處罰金。
此案是中國海關首次通過國際合作渠道獲取歐盟海關扣押的貨物樣品,作為案件的物證,幫助尚德成功維權并最終破案,維護了中國商品的國際聲譽,為更多“中國制造”在國際上不受侵犯指引了新方向。
海關跨國查獲侵權貨物
2010年3月,德國一家公司懷疑自己通過日本中間商訂購的32萬多歐元的尚德太陽能電池板是假貨,于是向尚德求證。經查,尚德初步斷定這批貨物為假貨。
隨后,尚德迅速向貨物申報出口的上海海關舉報。但接到舉報時,這批貨物已出境,運往德國漢堡港。根據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條例,這批嫌疑貨物已超出海關查驗的“有效時段”。貨物一旦離境,中國海關不再負有監管、查處的權力和義務。這將給尚德帶來利潤和名譽損失雙重打擊的風險。
近年來,保護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維護中國商品的國際聲譽,成為海關一項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尚德作為中國光伏行業領軍企業之一,代表著中國在該行業的最新技術。保護以尚德為代表的行業自主知識產權意義重大。
按照2009年實施的“中歐海關知識產權合作行動計劃”,中國10個口岸和歐盟8個口岸參與構建了口岸海關之間的信息網絡。中國上海和德國漢堡恰好都是其中的參與口岸。上海海關立即通過信息網絡,將有關情況第一時間告知漢堡海關。經提前布控,貨物到達目的港之后很快就被漢堡海關扣押。比對確認了查獲的貨物與尚德舉報的假冒貨物為同一批。最終,這批假冒貨物除保留部分樣品外被全部銷毀。
中歐海關合作 侵權者獲刑
為將侵權者繩之以法,從源頭上制止侵權行為,中國海關積極協助尚德,向其提供報關單等相關原始證據。在完成初步證據的公證認證后,尚德正式向無錫公安機關報案。然而,案件卻因缺失侵權貨物樣品這一關鍵物證,不滿足立案條件而陷入僵局。
由于從境外索回樣品作為案件物證的要求超出了歐盟和德國關于海關工作的規定。尚德多次與德國海關溝通,都未能獲得樣品。沒有實物證據,面對涉及境外扣押的新型案例,無錫公安機關也面臨著很大壓力。
無奈之下,尚德再一次想到:“要找海關”!
接到尚德求助信息后,海關總署高度重視,充分利用海關國際合作機制,通過雙邊行政互助渠道向德國海關發出協助請求,并全程跟蹤操作,協調南京海關、上海海關做好協助企業維權工作。
歷時近半年的反復交涉,2011年9月,德國海關終于同意破例將1組扣押的假冒“suntech”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給中國海關總署,且同意作為刑事案件的實物證據。案件偵破終于有了突破口。
今年6月,無錫新區法院對這起假冒注冊商標案件作出了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蔡某、顧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40萬元;判處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30萬元;判處被告單位林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罰金90萬元。至此,尚德歷時兩年的跨國維權案圓滿畫上句號。
這起案件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業界認為:“海關總署的努力,是此案成功偵破的前提,極大推進中歐海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深入合作,以便為知識產權權利人提供更有力的幫助。”
“通過借鑒該案例經驗,海關對維護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外不受侵犯更有信心。” 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知識產權處的李群英處長說。
肩負“把關”“服務”雙重職責
尚德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想到要求助于海關。這是企業對海關積極推動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肯定和反饋。
中國海關肩負著“把關”和“服務”兩大職責,一方面,堅持履行“把關”職責,采取積極措施嚴厲打擊侵權;另一方面,堅持履行“服務”職責,千方百計利用所能獲取的資源為知識產權權利人提供實在服務和必要“救濟”。
對此,海關在加大侵權查緝力度的同時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服務企業。海關總署要求各地海關積極主動開展幫扶工作,與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的對口合作關系、邀請企業到海關開展相關培訓等。其次,與企業建立日常聯系機制并形成有效的信息網絡,通過郵件等形式定期向企業宣傳海關保護知識產權的法規政策等,幫助企業解決維權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4月,海關組織國內企業召開了知識產權保護對話會。企業反響熱烈,參會企業代表表示:“沒想到海關主動為企業著想,還經常給我們發送近期的侵權情報等信息。”
據悉,下一步中國海關將與更多國內企業建立維權機制,同時還將倡導國內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的保護組織,提高企業的維權意識,幫助中國產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吳樂佩/文)
首違不罰的案例深圳海關“量體裁衣”服務電子信息博覽會 紅酒到岸報關清關的流程拱北海關全力支持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建設印尼石斛發海運到青島港怎么清關?RCEP落地半年 原產地證書助云南外貿企業享受進口國關稅減讓1200萬元中俄運輸合作委員會口岸工作組第十九次會議在莫斯科召開黃勝強與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海關總署副主席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