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南京海關所屬連云港海關綜合技術中心,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對一份份礦產品樣品進行檢測,對其是否屬于固廢進行初篩。
連云港口岸進口大宗礦產品數量大、種類多,固廢監測鑒定樣品送檢多、耗時長,影響著礦產品的通關效率。為持續優化通關效率,壓縮通關時長,連云港海關綜合技術中心專門成立固廢初篩檢測小組,承擔礦產品固體廢物屬性關鍵項目檢測和風險研判工作。
“以往送檢樣品需送到外地實驗室鑒定,鑒定時間比較長,現在中心可以進行初篩檢測,大大加快了鑒定的流程。”連云港海關綜合技術中心副主任姜郁介紹,“今年,實驗室已檢測樣品25批,平均耗時僅3個工作日。”
為了盡快掌握礦產品的物相分析、元素分布速分析等檢測技術,熟悉常見礦物和廢料的特征,實驗室專門購置x射線衍射光譜儀等設備,組織技能培訓10余場次,學習技術專著80余本,文獻300余篇,鑒定案例600余個,不斷提高著實驗室礦產品的固廢風險研判能力。
此外,實驗室通過優化固廢樣品送檢機制,將送檢、評審、檢測和報告簽發全部納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統,已經實現無紙化檢測鑒定。固廢初篩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升了貨物通關效率,為堅決禁止“洋垃圾”進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劉亞軍、喬柱 、劉善民/文)
8月18日起寧波特殊區域企業可享受上海自貿區優惠海關政策深圳郵局海關查獲出口涉嫌侵權電阻96萬個1小時連查23宗走私汽車配件案銅箔表面處理機進口報關_需要哪些單據空運計費重量與計算公式關于6.1類危險品上海港出運報關“委內加工”激活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海運散貨出口單證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