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至北,草原深處,一臺臺“風車”葉片拂動,一峰峰鐵塔巍然聳立,一根根銀線架空飛舞。走進敕勒川的風季,國合220千伏開閉站閃現眼簾,這是我國首個向境外輸電的220千伏電壓等級變電站。
“我們建立了關企聯絡員制度,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核查。這次過來,我們帶了三個任務,首先是核準計量電表,校驗合同發票、電價和適用匯率等單證,把握電力出口的關鍵控制點;其次是檢查電力設施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確保電網運行‘零事故’;最后是隨機走進風電場,再沿基鐵塔巡線,摸清并網發電和電力外輸的底數,以便適時優化監管方案。”烏拉特海關關員李亞舟介紹說。8月3日,在電網平穩運行的第2957天,李亞舟和同事來到變電站開展工作。
在國合220千伏開閉站主控室里,電力人員正在嚴密監測電網運行。站長丁凌表示:“因為電力和其他貨物的屬性不同,所以出口并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電力設施巡檢力度,按時開展每日三次常態巡視,每周一次全面巡視,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電網平穩運行,出口電力始終保持在高位。”
陰山北麓的烏拉特草原是冷空氣南下的“坐標”,也是我國風能資源最富集的地方之一。這里風速快、風期長,非常適合風能資源開發和并網發電。2012年6月,內蒙古國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在這里建成并投用國合220千伏開閉站,同年11月外輸電力。開閉站匯集了烏拉特草原上的國華、中電投、京能和魯能四座風電場的清潔能源,再經我國正北方的甘其毛都口岸向儲量為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銅礦輸電,專供礦山開發。
疫情期間,烏拉特海關針對電力不間斷出口的特點和特殊的傳輸方式,定向采取個性化、便利化監管舉措,助力電力“走出去”。“我們減少下廠檢查和核查的次數,推行業務不見面辦結。企業線上傳輸數據,提交電子版隨附單證,我們即時受理,并且適時采用遠程視頻查管的模式,實現從企業申報到海關核驗、確報、結關等環節的‘零延時’。同時,我們設立專人專崗,歸并和簡化作業流程,開辟綠色通道,讓出口電力‘無感’通關。” 李亞舟說。
數據顯示,國合220千伏開閉站對蒙輸電以來,累計出口電力85.31億千瓦時,其中2015年至2019年連續5年突破10億千瓦時。今年1至7月,電力出口再刷新高,達7.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陳東/文)
宣講RCEP政策助推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西安海關驗放“長安號”首發貨運班列“新絲綢之路”起點的守門人上海進口水果清關旅順海關助力船舶制造原料快速通關上海進口鍛造配件的流程黃埔海關查獲4500套侵權世界杯球衣ECFA實施一周 廈門海關驗放47.6噸貨物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