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國海關博物館策劃了本館首個原創性臨時展覽“烽火硝煙守國門——中國海關與抗戰(1931—1945)”,8月15日該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展覽以1931-1945年的史料為背景,介紹抗戰時期廣大海關愛國華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感召下,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積極投入抗日洪流的史跡與貢獻。
展覽內容突出了“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突出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組織領導;二是堅持突出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全國抗戰勝利的重要影響;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反映海關與海關人的抗戰活動。
展覽共分三個單元,分別為:(一)日本侵略者對中國海關的掠奪。重點介紹1931年-1937年間,日本通過偽滿洲國,控制東北地區海關,通過汪偽政權,操縱淪陷區海關,從而為其分裂中國及其對華軍事侵略提供資金保障的史料。(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的海關堅守。重點介紹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國統區海關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堅守海關職責,融入抗日洪流,為保障滇緬公路抗日物資運輸,支援正面戰場和大后方行政運轉所做的貢獻。(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海關和海關華員抗日活動。重點介紹局部抗戰、全民抗戰不同時期,全國海關華員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領導下,積極開展反對汪偽政府接管江海關、為抗日軍隊提供槍支彈藥和經費支持、組織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直接投奔抗日隊伍上陣殺敵等愛國行動等史料。
展覽填補了海關抗戰史研究、展覽領域的空白。全部展覽展出了93件實物、187幅圖表,其中日軍侵占滇西時發行的軍票、粵海關稅款存正金銀行支票、日軍“支那事變紀念”瓷杯、海關稅款支援八路軍游擊隊的收據、民國初期日本人繪制的標出津海關與津海關監督公署位置的天津地圖等系首次對外公開展出的文物和照片,而膠東解放區海關工作人員胸章、煙臺海關海口封鎖圖、樂文社戰時服務團慰勞抗敵戰士演出服、茅麗瑛烈士挽旗、海關捐款收據等文物也彌足珍貴。上述展品為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展覽堅持形式與內容的深度融合,努力用博物館語言闡釋海關的抗戰史。根據建筑結構和展覽空間,在充分考慮陳列內容的基礎上,展覽將展廳分割成一個個既相對獨立又緊密銜接的展陳空間,展線清晰明了,雙層展面錯落有致,使觀眾情緒漲落之間不知不覺完成參觀、意猶未盡。展覽以赭灰色為主基調,突出滄桑感,輔以鐵銹紅和海關藍,配合展板、圖片、表格、雕塑、繪畫、裝置、場景等多種展陳手段,較好地表現了戰爭與反抗、犧牲與不屈的主題,揭示了海關人在民族大義前的情懷和意志。
該展覽已于8月15日在中國海關博物館地下一層西側臨時展廳開幕,將持續至9月30日。
龍吳海關幫助“專精特新”企業減負增效湛江海關進口貨物分類通關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宣講RCEP政策助推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西安海關驗放“長安號”首發貨運班列“新絲綢之路”起點的守門人上海進口水果清關旅順海關助力船舶制造原料快速通關上海進口鍛造配件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