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 上海海關今天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至今年2月底,上海海關已查獲225起侵犯知識產權案件,涉案商品213萬余件,案值1500余萬元。相當一部分侵權案件為國外客商委托國內企業定牌加工生產。
上海海關官員指出,由于國內廉價的勞動力等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大量需求,個別不法外商在暴利驅使下利用國內企業生產侵權商品。目前定牌加工企業在簽訂合同開展定牌加工業務時存在對知識產權責任承擔大都約定不明的情況,相當部分企業不了解商標轉讓、許可使用與定牌加工中商標使用的區別,僅憑定單或傳真件就開始為委托方加工產品,不簽訂書面加工合同,即使簽訂合同也僅注重加工商品的數量、款式、質量、價格、交貨日期、結款方式,未明確雙方商標使用責任,導致了商標侵權隱患的存在。甚至有的企業出于害怕失去定單而下意識不去對侵權風險進行約定。國內企業賺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費用,而侵權產品一旦被查處,國內的加工企業將承擔制假和違約的不利后果。
因此,海關提醒定牌加工企業有必要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從而保護自身利益。海關建議企業在承接訂單前要求國外委托方出具知識產權授權書,并查詢加工中涉及的知識產權是否在中國工商總局注冊、注冊人與授權方是否一致、是否在海關總署備案等情況。企業還可以聯系在海關總署備案的權利人,進一步鑒別授權書的真實性,避免落入侵權陷阱,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海關還建議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加入擔保條款,約定知識產權責任由委托方承擔,這樣一旦出現侵權,企業還有望挽回經濟損失。
北京海關查獲一批真假混裝進口奢侈品眼鏡 有力保障網絡消費者權益馬尾海關“隨到隨驗”快速通關保障福建“菜籃子”項目海關“互聯網+”提升企業獲得感包裝單據廣州海關走進郵政宣講禁毒知識深圳進口報關公司常出現的錯誤黃勝強在深圳開展廣深港客運專線深圳段口岸建設專題調研廈門海關驗放廈門口岸首批平行進口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