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濱,秋風習習,濱州市沾化區(qū)迎來了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時節(jié):地頭邊,一輛輛大貨車停靠在路旁,工作人員忙碌地將一箱箱剛剛采摘的冬棗搬到車上;棗園里,棗農和游客們腳踩爬梯腰纏布袋,采摘著豐收的喜悅。
沾化冬棗主要產于濱州市沾化區(qū),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當地百姓自古有“房前屋后三棵棗樹”的習慣,民間有“先有冬棗樹,后有沾化縣”之說。作為一種兼具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經濟作物,沾化冬棗日益成為助農增收、鄉(xiāng)村振興的“網紅好物”。
今年,沾化冬棗再添“新喜”,“朋友圈”越來越廣,市場越做越大。
它是冬棗出口身份證
金秋九月,即將迎來媚梨、冬棗、晚桃等地方特色水果的豐收季,不少水果種植合作社都想打響品牌知名度,將銷售市場延伸到國外,增加收入。承包了100畝冬棗園的王新順接到1筆來自越南的冬棗訂單,初步協議50噸,他向海關咨詢后才得知,出口冬棗需要辦理出境水果注冊登記。
考慮到采摘季臨近,在接到王新順的注冊申請后,濱州海關加急審核了現有材料,告知補充事項的同時,開展實地考核,10個工作日完成了全部手續(xù)。近年來,海關政策宣傳不斷向縱深覆蓋,出境水果果園和包裝廠的注冊申請數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注冊出境水果果園22個,總面積8700余畝,年產量近2萬噸;已注冊出境水果包裝廠7個。在指導企業(yè)開展注冊登記的同時,海關向企業(yè)講解水果出口申報通關流程及優(yōu)惠政策,讓企業(yè)獲得實實在在的“真經”。
“第一次做出口業(yè)務,需要辦什么手續(xù)一頭霧水,幸虧有海關加班加點的指導,我們公司的出境水果果園申請才能這么快獲得審批。以前冬棗最遠賣到外省,有了出口身份證后,打算把自家的冬棗賣到外國去。”王新順說。
她在山野田間守國門
盛夏八月,新安冬棗專業(yè)合作社的棗園里,玲瓏剔透的冬棗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
濱州海關的白娟是海關動植專家,每年的這個時候她總是格外忙碌。為了讓種植戶充分掌握田間管理技術,她經常深入棗園,進行技術服務,指導農戶開展病蟲害防治,全生長周期把控冬棗質量安全,幫助棗農增收致富。開展檢疫性有害生物監(jiān)測、講解誘捕器懸掛技巧、指導棗農加強標準化管理……泥土沾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20多家棗園一個不落。
實蠅是危害冬棗的“頭號殺手”,一旦大范圍傳播將對棗園造成嚴重危害。對此,白娟連續(xù)8年開展有害生物監(jiān)測,累計布設53個有害生物監(jiān)測點、500余個誘捕器,對5種國外普遍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開展監(jiān)測。
種植戶牟金夢說:“今年的棗個頭大、顏色亮、形狀周正,二代短枝每公斤50元左右,市場行情很好。明年,我打算擴大種植規(guī)模,做好標準化管理,爭取多開拓1家外方市場。”
據悉,當地有30萬畝冬棗果園,預計今年產量6.5億斤、年總產值突破50億元,僅冬棗一項就能增加果農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他們是鄉(xiāng)村振興踐行者
小冬棗大民生。濱州海關積極打造“關愛企”品牌,關長帶隊田間調研,了解種植戶在注冊登記、田間管理、質檢標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賬銷號,全力支持轄區(qū)特色農產品搶“鮮”走出國門。
為服務冬棗出口,海關聯合地方冬棗合作社、農藝專家開展政策精準推送,春季修枝、除草、防蟲害現場教學,講解棗園注冊備案流程、解讀國外市場準入要求、實時推送國外預警信息,幫助種植戶實現從“小白”到入門。同時,積極落實助企降本增效舉措,棗園免于提供無污染源證明相關材料。
作為鮮食產品,冬棗上市期集中、不耐放,濱州海關專門開辟了冬棗查檢綠色通道。
海關一線窗口、棗園田間地頭、分揀包裝車間……每個場景都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地。棗園增產、棗農增收、鄉(xiāng)村振興,小冬棗成為了豐收致富的“金果子”。(朱士帥/文)
春耕農資通關忙 寧波海關多點發(fā)力保順暢大鵬海關查獲出口瀕危野生動物制品蟒蛇皮二胡210把40余件文物硯臺出口被查刺槐木材進口清關代理流程分析“開學第一課” 南京海關志愿者走上講臺海關查獲6352把仿真槍廣州海關隸屬大鏟海關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黃埔海關為誠信企業(yè)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