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回望千峰涌,港口雄開萬里流。金秋時節,渤海之濱的天津港,一排排自動化岸橋擎臂而立,一輛輛無人集卡往返穿梭。為助力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再提速,天津海關以創新推改革、以創新促發展,用創新的生動實踐為港口發展賦予新動能。
智慧物流重塑港口作業新模式
在天津港,“船邊直提”和“抵港直裝”模式,正在為企業帶來全新的便利體驗。“目前,我們公司的集裝箱到港后可以第一時間安排提箱,減少重復裝卸、運輸、堆存等環節,車輛周轉率提升超過20%,使我們的紙漿原料可以盡早入廠投產。”天津茂海集團紙業有限公司關務事業部經理李效坤介紹。
與國內許多老港口類似,天津港碼頭建設早,客觀存在進深短、容量小的弊端,碼頭外設置了不少堆場作為“緩沖區”。港口集疏運效能要提升,作業模式就要改變。天津海關聯合天津港集團,率先推出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創新模式,通過將海關指令嵌入港口作業系統,實現進出口通關流程“大變身”。沿襲多年的港口物流模式就此革新,企業車輛船邊作業限制全面放開,“緩沖區”也不再是必選項。
通過改革,企業進口提箱時間從1至2天壓縮至最短1.5小時;出口貨物無需提前5至7天即送到港口,并省去港外堆存環節,為企業節省出3天左右的出口生產時間。
智慧平臺解決多方難題
集疏運模式的新變革,呼喚著信息化手段的加持。
應用“兩直”模式的貨物越來越多,但是車等貨、找車難、找貨難等問題也相伴而生。“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這個適配港口集疏運需求的平臺應運而生。
在這個平臺上,關港雙方的信息深度交互,基于雙方實時提供的海量信息,通過應用ai算法,實現了車、貨、船三方需求的智能匹配,解決了車與貨之間互相等待的難題,打造港口與企業間集疏運作業“零等待”的智慧物流模式。特別是對于車隊來說,應用平臺提供的“雙重匹配”功能,車輛可以做到往返均不空車。
截至目前,“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已更新至3.0版,功能還在不斷迭代升級。平臺已認證司機2.4萬名、車輛2.1萬輛,累計撮合量超160萬箱,輻射全國29個省份和直轄市。
智慧監管助力雙循環順暢聯通
與此同時,在天津港太平洋碼頭,一場智慧監管的變革,正在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新的動力。
內外貿貨物屬性不同,需要分別由不同船舶承運,這就為口岸監管造成了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船舶艙位利用和港口航線布局。
如何破解?立足港口雙循環“交匯樞紐”節點,天津海關給出了“智慧監管”的整體解決方案。構建三維機器視覺監控網絡,對裝卸的集裝箱內外貿等情況進行智能識別;建設ar指揮智能分析平臺,解決集裝箱堆垛狀態下人工巡查無法及時獲取貨物信息的難點;升級改造天津海關物流監控平臺,實時掌握所有的內貿船舶、內貿箱量、貨物軌跡等情況,通過創新應用機器視覺、虛擬增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高新技術,天津海關探索構建了“全景監控、主動管控、智能預警、協同處置”的口岸智慧監管系統,實現了對內外貿貨物同步作業、同船運輸、同貨場堆存的科學精準有效監管,進一步暢通內外貿物流通道銜接,助企實現港口設施、資源的有效利用,使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天津口岸更加暢通。
改革未有競時,創新永不止步。以創新謀發展、以“智”變創“質”變,智慧綠色的新動能,正在為這座歷史悠久的港口描繪著志在萬里的新畫卷。(王穎/文)
青島海關順利通關進口抗旱物資汕頭海關“綠籬”行動打擊“洋垃圾”走私 查獲航行港澳小型船舶走私廢舊電器25噸鄭州海關組織“暑期海關行”活動越南報關公司進口清關工作程序美國科研測試汽車進口港報關公司及流程意大利海運港口:馬里納迪卡拉拉(marina di carrara)港口航空運輸方式集中介紹(三)空運進口報關代理選擇報關公司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