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藏人民海關建立50周年紀念日。50年的風風雨雨,拉薩海關踏著時代的節拍昂首闊步一路奮進。悠悠歲月,漫漫征程,留下了拉薩海關幾代人與時俱進的堅實足跡,記載著他們為共和國海關事業奮斗和奉獻的不凡業績。
時光飛逝,5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遙望歷史的背影,翻開塵封的檔案,整整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那一件件令人難忘的往事,那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仿佛就在昨天……
難忘歷史記憶
西藏位于祖國西南邊疆,地域廣闊,毗鄰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里,占到了全國陸地邊境線的六分之一。自古以來,西藏地方在邊境地區設市開展貿易。早在公元7世紀初,土蕃就任命商官,專司貿易和稅收。18世紀后期,清政府頒行《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在吉隆、聶拉木兩地抽收大米、食鹽及各種物品的進出口稅……未經駐藏大臣同意,地方政府不得擅自增加稅賦”。1793年,乾隆帝頒布了西藏與克什米爾、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等地的通商章程,并在聶拉木、定結等6處設卡管理邊境事務。
西方列強對西藏覬覦已久,1888年和1904年,英國悍然發動兩次侵略西藏的戰爭。我西藏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但終因國勢頹弱,最后都在侵略者的火炮快槍聲中失敗。在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威逼之下,1894年5月1日,亞東關被迫設立,成為近代中國唯一不收稅的海關,淪為列強攫取中國西藏財富的工具。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1955年10月20日,海關總署派遣張子鈞、李崇理入藏進行設關初步考察。1959年平叛結束后,西藏設關事宜重新提上議事日程。當年7月,海關總署派遣陳鐵保、孫廣治、王琦園組成設關小組,再次進藏調研。同年11月3日,孫廣治被任命為海關總署駐拉薩辦事處主任;14天后,海關總署從14個海關選派的31名進藏設關干部,從北京啟程趕赴雪域高原。西藏人民海關的創建,開始倒計時。
西藏人民海關的建立,得到了國務院、海關總署和西藏地方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1960年7月5日,西藏自治區籌委會代主任十世班禪大師,副主任張國華司令員主持召開第三十三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西藏開放口岸、設立海關問題,西藏設關事宜獲得一致通過。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114次會議批準在亞東、聶拉木、吉隆、阿里設立海關。
西藏人民海關的31名創建者,義無反顧地奔赴西藏邊境設關地。在那個不同尋常的年代和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他們好似一粒粒西藏人民海關事業的種子,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高原反應的折磨,艱苦生活的考驗和家人長別的痛楚,非但沒有讓這些海關前輩低頭,反而讓他們愈挫愈奮,愈戰愈勇。他們吃糌粑,學藏語,以苦為樂,戰天斗地,自己動手蓋房子,翻山越嶺巡邊境,爬冰臥雪抓走私,無怨無悔獻青春。除了承擔艱巨繁重的人民海關創建任務外,他們還配合地方中心工作,開展生產自救和社會主義教育活動,與藏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大家修渠引水、開荒種地、共建美好家園,與當地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留下了許多藏漢一家、關地融合的動人事跡。1962年5月10日,西藏歷史上第一個人民海關正式開關,祖國西藏大門的金鑰匙,第一次掌握在人民手中。
走過半個世紀
從西藏人民海關事業初創至今,拉薩海關已經走過了50年的不平凡歷程。一代代拉薩海關人,不僅做到了無私無畏地堅守高原,更是在堅守中一往無前,奮發有為。
50年艱苦創業,50年砥礪奮進。建關初期,老一輩拉薩海關人肩負“西南鎖鑰”的光榮歷史使命,披荊斬棘,負重前行,為西藏人民海關事業的創立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書寫了華美的篇章,留下了催人奮進的精神財富。
50年歲月如歌,50年奮發有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拉薩海關再次煥發了青春活力。1984年,國務院批準拉薩海關升格為廳局級海關;1998年,拉薩海關走私犯罪偵察局成立;當前,拉薩海關已由建關初期幾十人的辦事處,發展成為下轄3個處級海關、16個內設部門,擁有240多名關員的重要邊境海關。海關監管、征稅、打私、統計職能出色發揮,服務經濟、業務改革、管理創新、防控風險、防恐維穩、反分裂方面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50年開拓進取,50年春華秋實。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當時代的指針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拉薩海關已凝聚成一個帶領全關共赴前程的堅強領導班子,錘煉出一支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廉潔奉公的頑強關員隊伍,熔鑄成一筆以“老西藏精神”和“拉薩海關精神”為核心內容、激勵斗志、鼓舞人心的精神財富,打拼出一份讓西藏人民滿意、海關人自豪的工作業績,辦成了一批保西藏一方平安、令走私犯罪分子聞風喪膽的鐵案,營造起一片推動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公平規范的外經貿環境。
有人說,海關是一座金橋,她一頭連著祖國,另一頭連著世界。拉薩海關不斷優化監管和服務,以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主動融入,多措并舉,將西藏現代化的金橋連接到五洲四海,推動了西藏外經貿的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堅持“守法便利”原則,積極實施進出口分類通關改革,不斷提高通關效率,平均通關時間從24個小時縮短到4個小時左右;打造個性化服務,為重點企業和項目進口設備提供轉關和“提前申報,貨到放行”的通關便利;實行了24小時預約通關制,設立“出口綠色通道”,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等商品的出口通關效率;積極實施國家“興邊富民”戰略,把各項邊貿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推動了邊境小額貿易的迅猛發展……
建關之初的六十年代,拉薩海關年均征稅僅約20萬元,監管門類也僅有部分邊民互市貿易和少量進出口業務。伴隨著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50年的發展,2011年,拉薩海關為1.25億美元的進口貨物依法減免稅款1.45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比上年相比(下同)增長7.19倍;監管進出口總值11.3億美元,增長96.7%;監管進出口貨物16.1萬噸,增長23.6%;監管進出境人員15.9萬人次、運輸工具2.8萬輛(架)次,分別增長24.7%和27.1%;入庫稅款7671.16萬元,增長43.51%。
打擊走私是海關的四大任務之一。拉薩海關堅持以查辦“大要案”為重點,適時開展打私專項斗爭,始終保持打私高壓態勢,為企業創造了一個平等競爭、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2011年拉薩海關成功破獲“3?22”特大毒品走私案,西藏自治區白瑪赤林主席為專案組親授“集體一等功”錦旗。說起拉薩海關緝私的功勞簿,可以開列出一個長長的單子。2003年10月,破獲建國以來最大的走私珍貴動物制品案,查獲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孟加拉虎、豹在內的珍貴野生動物皮1392張;次年,“克拉克?巴文國際野生動植物執法大獎”授予中國海關,這是被稱為“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界的奧林匹克冠軍獎”,也是國際社會對我履行cites和打擊走私瀕危物種犯罪活動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1991年和1997年,拉薩海關先后破獲色拉寺朗卡寧布大佛和卓瑪拉康寺強巴阿擦金佛走私案,讓兩尊稀世珍寶完璧歸趙,50年來累計查獲走私文物7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文物34件。
邁向輝煌未來
回顧歷史是為了弘揚優良傳統,展望未來是為了激揚關員斗志。海關事業無限美好的前景召喚著我們,黨和人民的殷殷重托在鞭策著我們。
拉薩海關將在海關總署黨組的正確領導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奮斗、無私奉獻”的拉薩海關精神,繼續大力推進現代化“一流邊關”建設;實施“政治立關、業務興關、管理強關”戰略,從“抓管理,帶隊伍,保穩定,促發展”入手,“建鐵軍、辦鐵案、鑄鐵關’;做大做強“幸福一家人”文化品牌;保持打私高壓態勢,總結過去的豐碩打私成果,在初戰告捷破獲西藏首起合成毒品走私案的基礎上,奪取“國門之盾”行動的全面勝利;結合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注重在提高服務層次上下功夫,為西藏外經貿發展當高參,出上策,來實招,求實效;落實“維護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的要求,強化海關在進出境環節反恐維穩、反分裂、防滲透、防核擴散等職能,堅決維護西藏穩定、國家統一和人民利益。
回顧過去,我們思緒萬千;展望未來,我們躊躇滿志。
50年前的崢嶸歲月,造就了西藏老一輩海關人的赫赫威名,也凝聚了代代相傳的拉薩海關精神。在紀念拉薩海關建立50周年的莊嚴時刻,我們更加懷念那些為海關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更加崇敬那些為海關發展和建設鞠躬盡瘁的老前輩。
50年僅僅是漫長歷史進程中的一瞬,但她所迸射出的耀眼的精神光芒,卻照亮了海關后來人前進的道路。拉薩海關200多名關員,將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擔,把50周年當成新的起點,踵事增華,再展宏圖,在踐行“把好國門、做好服務、防好風險、帶好隊伍”的海關工作“四好”總體要求的征程上,譜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為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拉薩海關黨組書記、關長 王文喜/文)
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順差繼續減少關于防止阿爾及利亞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我國的公告深圳海關截獲90只活蜥蜴海關高頻咨詢(五)(健康申報渠道、禁止進出印音制品、出口原產地)穩規模、提質量、促創新、優服務 深圳海關推出18條措施促進外貿保穩提質臺灣貨運報關的意義和用途南京海關保障境外捐贈藝術品通關山東首單“市場采購”+“跨境電商”拼箱出口貨物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