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一批中石化金陵石化生產的2000噸船用燃料油順利進入中石化江蘇江陰油品儲運有限公司出口監管倉。自年初對國際航行船舶在我國沿江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實行出口退(免)稅政策施行以來,這家位于江陰港的江蘇首個供船燃料油出口監管倉,已累計完成國產船用燃料油入倉11.85萬噸,出倉供船5.75萬噸。這些含硫量不高于0.5%的國產低硫船用燃料油,通過三萬立方的出口監管倉,成功“旺銷”更為廣闊的國際船燃市場。
江蘇首個供船燃料油出口監管倉落地江陰
今年1月22日,財政部、國稅總局、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第4號公告,明確“對國際航行船舶在我國沿江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實行出口退(免)稅政策”“海關對進入出口監管倉為國際航行船舶加注的燃料油出具出口貨物報關單,納稅人憑此申報出口退(免)稅。”這項于2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政,對于江陰港的供油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
江陰港供油業務歷來“興旺”,主要供油企業中石化江陰油品儲運有限公司,僅1月份國際航行船舶供油就有12.52萬噸,去年全年更是達到92.33萬噸,占整個長江江蘇流域國際船舶供油量的46%,為最高占比。
“按照以往船用燃料油保稅進口的供船模式,我們都是從新加坡進口保稅燃料油運至舟山油庫,再以小船駁運的方式轉至江陰保稅倉庫,繼而開展供船業務。”中石化江陰儲運公司經理曹哲介紹。4號公告的施行,使船用燃料油本土供應成為了可能,“既減少物流環節時間和物質成本,又享受‘入倉即退稅’,對企業來說,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對海關來說,助力企業設立出口監管倉,打通與新政的“最后一公里”,成為當務之急。江陰海關迅速成立課題組,對供船燃料油出入監管倉庫申報、查驗、賬冊管理等進行研究論證,同時積極加強溝通協調,全過程跟蹤申報審批每個環節。
4月9日,中石化江蘇江陰油品儲運有限公司出口監管倉庫正式審批通過,這是江蘇省首個供船燃料油出口監管倉;4月16日,來自金陵石化的7292.89噸國產低硫船用燃料油首批入庫;4月24日,首批493.2噸國產燃料油出庫,在國信碼頭完成了對外籍貨輪“ausone”的加注;至此,4號公告在江蘇正式完成落地,長江江蘇流域國際航行船舶船用燃料油開啟自主供應新開端。
海關助力打造船用燃料油加注區域中心
緊隨政策的正式落地,中石化江蘇江陰油品儲運有限公司出口監管倉運行日漸“繁忙”起來。來自金陵石化、九江石化、安慶石化等煉廠生產的國產低硫燃料油陸續轉入出口監管倉,搶占原屬進口保稅油的國際船燃市場。
“截至目前已轉入28批次,”曹哲經理說,“江陰港供給國際航行船舶燃油,已由此前幾乎百分之百依靠進口保稅油,轉為90%來自國內生產。”
如何讓這家“繁忙”的出口監管倉“管得住”又“通得快”,江陰海關下足功夫。該關充分借力第三方輔助監管,對申報入庫的燃料油進行數重量和品質鑒定;運用油氣液體化工品聯網監控系統,全過程監督儲罐進出轉存。
同時,針對5月1日起低硫燃料油稅號改變、需申領出口許可證等情況,提前評估影響,妥善處理因此導致的核注清單與報關單核碰異常等問題,確保出口監管倉有序運轉。目前,該出口監管倉業務規模在全國同類型出口監管倉中位居前三。
縮短的“油路”,為江陰港供油企業帶來了更廣闊的前景。中石化江陰儲運公司已把2020年度供油目標從100萬噸提升至150萬噸,同時計劃對出口監管倉進行擴容申請。整合既有優勢,深耕江陰港,打造長江江蘇流域船用燃料油加注中心。
“為江陰和江陰企業營造更優良的營商環境,江陰海關必須展現作為。”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市外資外貿工作推進會上,關長陳解平這樣強調。圍繞船用燃料油加注區域中心目標,接下來,江陰海關將進一步復制全國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探索出口監管倉和保稅倉庫“兩倉合一”,暢通低硫燃料油產、轉、存、銷、供全鏈條;同時,與海事、交通等部門聯合,不斷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持,為企業繁忙助力,為港口繁榮添色。(李夢曉/文)
通關提速助力汕頭玩具穩出口拓市場汕頭港海關查獲出口涉嫌侵權電吹風18000個危險品出口海運需要了解的知識智利產地證詳解進口日本銀漿廣州機場清關退運貨物走香港進口清關如何處理?拱北海關查獲今年首宗侵權案件 共截獲侵權榨汁機1408臺武漢海關保障 “武漢陽邏港-越南凱萊港”新航線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