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流亭機場海關王云松
王云松,男,1978年1月出生,2000年進入海關工作至今,13年的時間里,先后從事過通關、查驗、艙單、旅檢等業務,現任流亭機場海關旅檢一科主任科員,工作以來先后被海關總署授予個人三等功一次,被青島海關授予個人嘉獎三次,被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全省反走私工作先進個人,被青島海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青年崗位能手。
亮劍出鞘,實現毒品查緝新突破
“我一直認為能否勝任海關工作,關鍵在于業務知識的積累,為此,我始終把學習變成自覺行為,通過‘明白紙’、微信等方式與同事交流學習方法和查私技巧,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王云松這樣來評價自己的業務能力。
2010年5月12日,流亭機場海關出境大廳內,王云松和同事們守在自己崗位上,對準備搭乘航班出境的旅客們進行監管。王云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發現一名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衣著休閑,隨身僅攜帶1個手提編織袋和1個雙肩背包,低著頭,準備徑行穿過查驗通道。多年查緝經驗形成的敏感和直覺告訴王云松,這個旅客可能有問題。他攔住這名旅客,對其行李進行查驗,通過x光機圖像發現內有粉末狀物品。隨后王云松和同事們對這名旅客的行李進行了開包徹底查驗,在其行李中的茶葉袋內發現形狀為白色粉末的疑似冰毒物質,經送檢化驗確為冰毒,凈重2475克。
這成為青島海關自主查獲數量最大的毒品案件,也是流亭機場海關毒品查緝的新突破。
持之以恒,練就察言觀色真本領
對于對他火眼金睛的贊譽,王云松表現的很淡然,他告訴我們:“對旅客的察言觀色能力,是海關關員通過長期的監管經驗、監管知識不斷積累形成的。看似神奇,其實都是經驗。”據他介紹,流亭機場海關旅檢崗位的關員們個個身懷絕技。
在查獲“5?12”毒品大案后,王云松的腳步并未停留在查獲案件上,他基于對國際航線和毒品跨境消費情況的分析,認真歸納出重點查驗的十余種可疑情況,為后續毒品查緝提供借鑒和參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半年后的11月7日,王云松與同事根據先期總結的經驗,又一次查獲電餅鐺藏匿毒品出境案件,查獲冰毒毛重725克。
文明執法,傳遞履職盡責正能量
“如果說機場是城市的名片,那么旅檢就是海關的名片。旅檢關員的執法能力和服務水平直接影響著群眾對海關的認識和評價。”王云松說。
2013年6月2日,王云松在旅客通道實施查驗時,發現一對中國籍夫婦攜帶的行李過機圖像異常,開包檢查發現他們攜帶了貨幣5萬美元。王云松向夫婦兩人陳述了海關的有關規定,在執法過程中,丈夫宮某拒不配合案件處理,對王云松不僅言語辱罵、人身攻擊,并威脅他的人身安全。王云松迅速向領導請示匯報,現場組織錄像取證并撥打110報警。在這期間,宮某在送行人員掩護下對王云松進行肢體攻擊,王云松不斷閃避,并不斷規勸當事人接受海關處理,此時,宮某突然揮拳擊打王云松右側下巴,瘁不及防之下,王云松被打倒在地。
“我當時一股熱血直沖腦門,但是海關關員的身份又不斷提醒我:克制、克制。作為一名執法人員,面對當事人的肢體攻擊,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切必須以大局為重,控制自己情緒,堅持依法行事,避免事態擴大。”王云松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樣說。
之后,機場公安將當事人帶走,在了解相關情況后依法對宮某進行了相應處罰。
事件發生后,關領導到現場慰問王云松,組織心理專家進行心理干預,科里的同事們也都給予關心幫助,“這些都更加堅定了我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的決心。”王云松堅定的說。
在旅檢崗位早出晚歸,不能正點上下班,常常難以照顧家庭,對于家人,王云松內心總懷有絲絲愧疚。但是想到查獲毒品案件所產生的廣泛社會影響,能讓無數個家庭因此遠離毒品,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又讓他真實感受到了工作的價值和榮耀。想到自己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維護了海關形象,傳遞了正能量,讓他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劉關/文)
優化“成品退換” 放寬申報時限——煙臺海關落實加工貿易新政為企業減負增效海關截獲侵權世界杯比賽用球一季度減免稅款近億元 黃埔海關關稅優惠政策為外貿企業添“動力”西安海關助力整車口岸提質增效日本二手挖掘機進口報關公司福中海關精準施策助力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冒牌門鎖難過國門——拱北海關:打侵權 為自主品牌護航揭陽海關:學史力行辦實事 頻出實招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