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倉儲型物流企業規模小、經濟效益低、負債多。一是在所有物流主體企業中,倉儲型物流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平均每個法人單位擁有人數僅高于裝卸搬運企業的人數;每單位占有資產僅為所有物流主體企業每單位平均占有資產的一半。二是經濟效益偏低,在所有物流主體企業中,倉儲型物流企業平均業務收入利潤率和資產利潤率遠低于道路運輸業、水運企業、管道運輸,甚至低于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企業。三是資產負債率最高。
1.2 倉儲型物流企業服務能力弱、服務功能單一、競爭層次低。目前,大多數倉儲型物流企業因自身服務能力較弱,經營水平較低,僅局限于傳統的單項服務,競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價,降價到了惡性競爭的狀態就會造成企業利潤下降。而利潤下降之后,企業又難以擴大服務功能,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由于傳統倉儲型物流企業長期以來各自為政、自成體系,造成彼此業務流不統一,業務用語和作業規范大相徑庭。在全球供應鏈和跨地區協作的背景下,國內外生產制造商迫切要求各地倉儲型物流企業提供相同規范和標準的物流服務。然而這種流程不統一的現狀造成國內倉儲型物流企業之間無法實現供應鏈高層次協作,無法整合資源,進而實現跨區域的一體化聯動,只能在供應鏈上分別承擔一些簡單的低端服務。這種現象造成了倉儲型物流企業的競爭層次低。
1.3 倉儲型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財力、物力、人力等條件限制,一些企業的領導還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大部分企業還未能實現物流信息系統管理;另一方面,對信息化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只是片面地把信息化作為企業改變策略、改變管理模式的一個主要手段,僅僅把它當成節約時間、節省勞動成本的自動化工具,因此不能從企業全局和長遠出發,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倉儲型物流企業綜合服務水平與質量的提高,大大地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4 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倉儲型物流企業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員不但要熟悉整個業務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術、掌握企業內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條供應鏈的管理等綜合知識。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訓起步較晚,雖然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高校的物流專業畢業生,但其中還有一部分人員實踐經驗很少,真正具備綜合物流知識和實際管理技術的人才十分短缺,遠不能滿足倉儲型物流企業發展物流現代化的需要。
上海海關優化轉關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轉載)注塑機整柜出口越南海運報關端對端貨運昆明海關出口分類通關系統上線運行貨物從深圳出口到臺灣海運時效多少天二手高空作業平臺進口清關手續怎么辦臺灣壓力傳感器進口清關流程及注意事項大連海關六一愛心行聯網監管 寓管于服——青島海關推進企業ERP聯網監管改革釋放科技創新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