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廣州海關隸屬白云機場海關在白云機場召開改革措施宣傳推介會,介紹“互聯網+空港e通”改革措施和成效。
“互聯網+空港e通”改革自2015年年初實施以來,實現了“企業辦理通關手續無障礙、車輛進出卡口時間無限制、信息化系統對接無縫隙、海關審批作業無紙化、口岸物流作業無等待”的“五個無”通關便利化目標,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改革后,白云機場口岸進口貨物海關作業時間(從申報到放行時間)為17.56小時,比改革實施前縮短了30%;出口貨物海關作業時間為1.12小時,比改革前縮短了44%。
通關時間縮短了,通關單量上升了
“互聯網+空港e通”改革主要包括“自助進出卡口、自助倉儲管理、自助國際中轉、貨物智能放行、全程電子通關、卡口自動分流”等6項改革內容。
以“全程電子通關”為例,從企業向海關申報到貨物運抵、從實施查驗到海關放行、從進口貨物提離倉庫到出卡口、從出口貨物裝載到飛機起飛等環節,海關全程采用電子化管理,由企業通過智能化系統客戶端向海關申報,海關審批后通過系統將海關指令發送至各個物流作業環節,實現對物流全鏈條的海關指令比對和電子放行管理。
而實行“自助國際中轉”后,海關對經由白云國際機場中轉的國際貨物,實現7×24小時信息化系統自動審核。審核通過的,企業憑海關電子回執自助將貨物進行調配,辦理裝運、離境手續,完成國際中轉貨物從運抵到轉運離境的無縫對接。
“自從通關手續實現24小時線上辦理之后,我們明顯感覺到貨物的整體通關速度加快了,尤其是急貨、航材和鮮活類貨物,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運營成本。”威時沛運貨運(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春靈說,以前他們光是跑現場的辦事員就需要12人,現在直接在辦公室內就可以操作了。與之相對應的,企業貨物通關時間減少35%,通關單量同比提升了30%。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物流服務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廣明表示,信息化系統無縫對接后,很多以前需要人工審核紙本環節都可以省略了,這樣貨站人流、車流的管理更井然有序了。
助推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在降低了企業的通關成本的同時,也持續釋放出改革紅利,推進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廣州中遠國際航空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稱,以前一天最多只能操作20多票業務,一單進口業務最快也要3天才能辦結報關提貨手續,現在出口通關時效只要1小時,進口貨物最快半天就能放行提貨。“剛剛過去的‘雙11’當天,我們通關單量接近10萬單,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該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企業更愿意將貨物放在白云機場辦理通關業務。
據統計,今年1-9月,白云機場進出港國際航班7.39萬架次,進出境人員1085.63萬人次,同比增長20%,進出口貿易總值1267億元,同比增長9%,貨運量166萬噸,同比增長8%。
(關悅/文)
重慶海關在鐵路口岸查獲該關最大宗知識產權侵權案件進口乳酸菌上海清關的資料以及清關流程機器零部件進口報關的流程步驟是這樣的寧波海關全力保護自主知識產權拱北海關查獲旅客托帶奢侈品進境案杭州海關助力春耕物資快速通關南沙集結 | 潛龍01期—教練式領導力學習【上海化工品進口報關】上海化工品進口報關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