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羊網”報道
核心提示
8月31日,大運物資通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通關中心)接到最后一票報關單,自此,為大運會服務了近4個月的通關中心正式解散。日前,通關中心進入收尾階段,9月30日,所有的收尾工作將結束。隨著收尾日期的臨近,通關中心以及它擁有的5350關區代碼,終將成為一段歷史。
據統計,自6月16日接到第一票物資報關單,截至9月1日,通關中心共審核大運物資報關單102票,其中包括一般貿易進口37票、暫時進口33票、暫時進口復出境32票(另有一票貨物轉至北京復運出境),共計貨值1335.6萬美元,征收稅款565.01萬元,扣減保函金額1062.34萬元,順利實現了“零投訴、零障礙”的工作目標。隨著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圓滿閉幕,記者回訪通關中心,與當時的一線人員近距離接觸,解讀通關中心與大運的故事。
從無到有籌備迅速
為了優化海關對大運會物資的監管和服務,實現大運會物資的通關便利和集中管理,為大運會物資提供快捷便利通關服務,深圳海關決定成立專門的通關服務機構,為大運會物資提供“一站式、跨口岸”的通關服務,確保“大運會物資通關零障礙”,大運會物資通關服務中心應運而生。
5月9日,由三人組成的首批工作人員正式上崗,為通關中心的籌備和成立做前期的準備。經過實地考察后,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被選作通關中心的臨時公辦場所。同時,首批工作人員擬定通關中心運作框架,對通關中心的籌備、成立、實際運作及后續工作進行整體的計劃和安排。
5月30日,第二批工作人員到位,自此,一批由12人組成的工作班子全部到位。這12個人是從大鵬、皇崗、蛇口等8個口岸抽出來的業務骨干,都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除了兩位領導人以外,其他10名工作人員均是長期駐守通關中心,為大運會物資的順利通關提供服務。
從深圳海關監管處抽調到通關中心工作的許翠霞用“從無到有”四字,形容了當時的籌備工作,“我們當時真的是什么都沒有,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都是租來的,很多同事每天都要乘坐一個小時的車上下班,盡管條件艱苦,但是沒有一個人抱怨過。”
通關中心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部的籌備工作。6月3日,通關中心在華南物流園揭牌成立。
多點報關異地通行
為了實現“大運物資通關零障礙”的工作目標,通關中心向海關總署申請了獨立的臨時關區代碼“5350”,采用了“多點報關,異地放行”的通關模式,同時,通關中心還從廣州引進了先進的保證金核扣系統,其中,后兩項舉措,均在深圳首次使用。
設立專門的關區代碼,避免了大運物資所有人或代理人在多個口岸往返奔波辦理報關手續,“以前報關的時候,常常需要排隊叫號,現在只要是‘5350’的報關單,在接單、審單、以及查驗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基本上能做到‘即來即辦’,大大節省了企業的通關時間。”許翠霞告訴記者。
同時,通關中心借鑒廣州亞運會的經驗,首次從廣州海關引進保證金的核扣系統。大運會執行局預存了十億的擔保金,方便大運物資在通關時劃扣保證金,“物資在報關時需要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以往企業主要是通過銀行轉賬或網上支付的形式進行,現在使用核扣系統后,只要將報關單號輸入系統,它就會自動累加保證金,然后從執行局的總擔保金里扣劃,以前是工作人員計算保證金,非常麻煩,現在使用這個系統后,就比較方便了。”通關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此外,通關中心還首次采用了“多點報關、異地通行”的通關模式。企業可以在通關中心報關,然后在其他口岸放行。6月29日,福建省格林大華貿易有限公司持大運會組委會執行局簽發的《證明函》,向海關申報兩票食品類大運物資進境。這是通關中心首次采用“多點報關、異地通行”的模式辦理通關業務,通關中心在中午加班為企業辦理接單和征稅手續,并主動聯系蛇口海關協調通關手續。許翠霞告訴記者,“多點報關、異地通行”的模式在深圳首次采用,同時,它也為下一階段的“集約化接單、口岸放行”的改革提供了經驗。
貼心服務確保零投訴
大運會期間,通關中心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方便大運物資的順利通關。報關企業可以通過電話咨詢報關事宜,甚至可以通過電話預約。從皇崗口岸抽調到通關中心的林蘊良告訴記者,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接到的預約電話比較少,反而是在休息時間接到了很多預約電話,而不管多晚接到電話,他們都得趕到通關中心辦理手續。
不僅如此,通關中心還會定期與大運會組委會及大運會推薦物流商聯系,提前掌握大運物資的進境情況,以便對通關模式、規范申報、監管證件等方面進行預先審核和提前指導。據通關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通關中心已經解散,但是他們仍然在對8月31日接到的最后一票大運物資單進行跟進。
此外,工作人員還承擔了報單歸類的任務,“以往這些工作都是由企業的報單員做的,但是一些運動員的物品在申報的時候就比較麻煩,他們的東西比較瑣碎,同時他們又沒有專業的報單員對單子進行歸類,我們只好主動幫他們歸類。”林蘊良告訴記者。6月中旬的一次大運物資的通關辦理讓她至今記憶猶新。
“那次是一個電視臺用來轉播的音響設備的報關,光報關單就有兩、三千份,我們必須得一張張地審核分類,最后加班加點才能完成。”遇到不了解報關分類的代理人,林蘊良和他的同事們還得耐心地講解,“很多人以為計時計分的設備是同一類,但其實是不同分類報關的,我們只好耐心地給他們解釋。”林蘊良無奈地說道。
通關中心還提供了“特事特辦”的個性化服務,為各參賽代表團進口的物資提供專門服務。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快速辦理各類通關業務,對非實質性差錯允許物資先通關后辦理修改手續或后補單證,做到大運物資單證審核前推后移,最大程度減少大運物資通關時間。
正是這些貼心的服務,讓通關中心收獲了“零投訴”的成就。在受理的102票大運物資報關單中,通關中心沒有收到一起投訴,反而收到了一封感謝信。7月1日,通關中心接到代理首批大運物資報關的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送來的感謝信,該企業在信中贊揚了包括通關中心在大運物資通關過程中的高效監管和文明服務。
從“敬業”到“樂業”
記者了解到,通關中心采用了5+2的24小時加班服務。工作人員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在任何時候接到企業的預約電話后,都要立刻趕往通關中心。據統計,通關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大運會期間累計加班326小時。另一位從深圳海關抽調到通關中心工作的張超,向記者講述了他“一波三折”的加班經歷。
8月4日下午4點多,工作人員接到前大體聯主席基里安于于當晚10點入境的通知。基里安及其工作人員要求“人到物到”,隨身攜帶的物品能夠和自己一起入境,以免影響工作。工作人員接到通知后,馬上準備為基里安及隨行的工作人員的物品辦理報單手續。可是,直到凌晨,基里安及隨行的工作人員的物品也沒有抵達。期間,通關中心的工作人員一直餓著肚子,一刻也不敢離開辦公室。
許翠霞告訴記者,一些來自機場、沙頭角海關、蛇口的同事住的地方離通關中心比較遠,他們每天都得坐一個小時的車上下班,有時在下班以后接到預約電話,他們還得趕到通關中心辦理手續。而中午的午休,更是件讓工作人員頭疼的事,“我們四個女同事比較幸運,能找到一間僅能放下四張折疊車的房間休息,他們男同事就不好找到午休的地方了,常常就是在別人的會議室里瞇一會。”盡管工作環境相對較差,許翠霞仍然把這段工作經歷視為“珍貴的回憶”。
近四個月的朝夕相處,讓來自各口岸的工作人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通關中心解散的時候,我們非常不舍。雖然我們之前互相不認識,但是大家相處非常愉快,就像我在微博里說的那樣,我們是十兄弟姐妹,在通關中心工作的四個月里,我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許翠霞笑著說道。
在收獲友誼的同時,通關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收獲了一些感悟,前不久通過競爭上崗,馬上要升為副科長的張超告訴記者:“在通關中心的特殊經歷,也讓我的工作態度發生改變,從以前的‘敬業’變為現在的‘樂業’,我在看大運賽事的時候,看著那些比賽儀器,想著它們中有些還是我經手辦理的通關手續,就會覺得特別自豪,進而更加喜歡自己的工作。”
航空行李托運怎么樣確保安全(一)蛋白粉進口報關清關流程海關“專家門診”受歡迎 企業“轉型升級”享實惠上海葡萄酒進口清關進口商需要什么資質做好春季農業生產的“護旗手”——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迎來化肥進口高峰海運運費知識總匯(三)金陵海關助力江蘇口岸首次采用貨運包機進口波士頓龍蝦黑茶喜獲進出口“身份證” “走出去”迎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