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內,外貿經理王萍在電腦前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領了一份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很快,原產地證書就通過系統智能審核,并完成自助打印。
“現在我在自己辦公室就能打印證書,這要是在十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王萍感慨道。
在國際貿易中,原產地證書是企業享受自貿協定關稅減讓的法定憑證。憑借原產地優惠政策,出口貨物可以以低關稅或零關稅進入協定國家市場,對企業來說原產地證書就如同“貿易護照”。
十年來,這本小小的“貿易護照”見證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也見證著海關通關便利改革的歷程。
2012年前后,企業辦理原產地證書需要準備申請書、貨物箱單、發票等紙質證明材料,而且需要經過人工審核后才能簽發,耗時較長。
煙臺海關駐招遠辦事處綜合業務科一級主辦劉福樂介紹,當時,每份原產地證書都需要人工審核,既要認真仔細又要眼疾手快。“為了減少企業排隊等待的時間,我們經常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一天下來收到的紙質材料就有厚厚一摞,下班后還要抽出時間將材料整理歸檔,檔案室也是滿滿當當。”
王萍就是當時在原產地證書辦理窗口前排隊等候隊伍中的一員。她回憶,為了保證原產地證書能夠在貨物抵達前送到客戶手中,一上班她就要抓緊時間逐票打印申請材料,然后從公司趕往窗口排隊辦證。“如果來晚了排到隊伍后邊,那基本就要等一上午,辦完證后又要趕著寄快遞,基本上每天都在趕時間。”她說。
2012年9月,全國逐步開展“原產地證書無紙化申報”改革試點;2014年8月,山東全面進入了原產地證書“無紙化”時代;2019年5月,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全面推廣,出口企業可自主打印15種原產地證書;2020年12月,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模式全面推廣。
這幾次改革大幅提升了原產地證書審簽效率,縮短了簽證時長。現在,原產地證書申領已經做到全天候不間斷、智能化隨到隨審。“自助打印疊加智能審核規則運行后,系統可自動按審單規則從簽證頁面抓取各項數據。”劉福樂介紹,這極大減少了簽證人員的審單工作量,證書審核也更加標準化、規范化。
而對于王萍來說,現在她只需要點點鼠標,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證書在手的便利。“對于船期較短的出口貨物,也不用擔心因證書‘遲到’而導致無法享惠的問題了。”她說。
十年來,發生變化的不只是原產地證書的辦理方式,證書種類和享惠范圍也隨著我國自貿“朋友圈”的不斷擴大而與日俱增。
2012年以來,我國相繼對外簽署了多個自貿協定,享惠范圍不斷擴大,使企業對原產地證書辦理業務的需求也不斷攀升。煙臺海關加大政策解讀和宣傳力度,幫助企業深挖簽證潛力,提升產品享惠率。今年前8個月,該關共出具優惠原產地證書4.3萬份,涉及貨值16.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8%和92%。
十年來,原產地證書的申報由繁入簡,出證速度越來越快,企業享惠越來越多。這些變化,是我國不斷擴大高水平開放結出的累累碩果,也是海關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貿易便利化的縮影。
改革,一直在路上。未來,原產地證書這張“貿易護照”將更好、更快地助力更多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添新動能。(鄭禮娜/文)
江蘇舊設備報關代理公司帶你了解舊設備進口常見問題廈門海關支持高速擴建所需瀝青進口進口醫療設備需要哪些企業資質?青島海關助推山東日照藍色經濟“升級”國門勇士“融冰”再戰6411噸石油瀝青快速通關 助力交通項目建設復工復產廣州海關集中銷毀走私毒品412公斤江蘇國際郵件直航全面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