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
記者28日從海關總署獲悉,2012年版《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將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新實施的《協調制度》共有225組修訂,也是中國向世界海關組織提議修改首次成功獲得通過。
海關總署關稅司副司長康強說,2012年版《協調制度》在現行2007年版基礎上進行了大范圍的修訂,共有225組修訂。修訂后,《協調制度》六位子目總數將從目前的5052個增加到5205個。這次修訂涵蓋的范圍較廣,涉及53個章的產品。2012年版《協調制度》修訂重點體現在社會及環境事務方面。
在2007年至2012年審議循環中,中國海關積極參與討論的全過程,提交了375個修訂議題對案,反映我國的經貿利益。在最終獲得通過的225組修訂中,農產品98組,占43.56%;環保產品6組,占2.67%;新能源、新科技產品9組,占4%。
康強說,在這次修訂中,本著在wco框架下爭取本國利益的目標,經過產業調研和艱苦談判,根據中國提的議案,占世界貿易量40%以上的“機場用登機橋”、中國特色的“百合花”“普洱茶”等我國具有競爭優勢和貿易特色的產品成功列入2012版《協調制度》目錄和注釋中,為其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介紹,普洱茶修訂注釋后,明確了歸類,避免歸類不一致,在歐盟、美國第九章的發酵茶為零關稅。此外,在協調制度目錄中增列“旅客登機橋”子目,避免了各國對商品的誤解,統一了歸類,為企業在實際出口過程中遭遇各國商品歸類不統一帶來的通關困難,消除了企業海外營銷戰略由此受到的影響,為我國優勢商品出口鋪平了道路。
康強說,《協調制度》的修改,體現了海關總署提出的《協調制度》應用要以促進企業發展、謀取國家利益為目標,也標志著我國海關從《協調制度》運用者向協調制度體系的建設者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介紹,《協調制度》是指世界海關組織(wco)主持制定的商品分類目錄體系,是順應國際貿易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國際公約性質的商品分類標準,被稱為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的一種“標準語言”。為了適應國際貿易和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協調制度每4至6年要做一次大的專版升級。目前,世界上有204個國家和地區正式采用了《協調制度》,占國際貿易總量98%以上的貿易是在協調制度的框架下完成的。
我國于1992年正式加入協調制度公約,《協調制度》是我國最早與國際接軌的公約之一。隨著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協調制度》在我國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現行的關稅及進口環節稅的征收、原產地管理、自貿區談判、進出口許可證管理、貿易保障措施、檢驗檢疫和環保管理等,均離不開協調制度技術的應用。《協調制度》的廣泛應用,不僅促進了口岸管理的規范統一、確保了我國稅收政策和貿易管制政策的有效實施,而且大大便利了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活動。
案值約200萬元 寧波海關查證走私雪茄25000支浙江首家企業通過寧波海關高級認證ECFA政策“利好” 臺貨進口大提速海關智慧監管 保能源供應穩定上海鋁帶轉口貿易方案新西蘭獼猴桃新季首船直抵上海催證汕頭舉行慶“五一”暨《建設者之歌》文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