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前灣港碼頭,一批1.05萬噸進口銅精礦剛從貨輪上卸下,隨即被運入青島前灣綜合保稅區內的存儲倉庫。在這里銅精礦將在海關監管下以保稅狀態存儲并與其他品類的銅精礦進行混配,隨后將運往內陸地區生產企業進行冶煉加工,成為參與國內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性原料。
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有13個綜合保稅區,分布在9市。據海關統計,2020年,山東綜合保稅區共實現進出口2522.7億元,同比增長25.5%。綜合保稅區以占山東省0.02%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省11.5%的外貿進出口值,拉動山東外貿進出口增長2.5個百分點,成為山東穩外貿、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力量。
創新制度賦予區域發展新動力
近年來,青島海關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助力打造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5大中心。
目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四自一簡”等21項創新監管制度已在青島海關轄區各綜合保稅區全面推廣實施,近400家區內企業享受到改革的政策紅利。同時,為簡化企業報關手續,方便貨物便捷進出區,青島海關還主動探索“集成查檢、分次出區”“大宗商品便捷進出區”等新模式,貨物進出區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以進口棉花“集成查檢、分次出區”為例,該模式聚焦進口棉花口岸檢疫等待時間長、庫內檢驗監管難度大、人工逐包過磅效率低等問題,由海關主持開發可整箱鑒重的固定式棉花智能鑒重系統和滿足逐包鑒重要求的移動式棉花智能減重系統,實現進口棉花入區時口岸檢疫和庫內檢驗等內容統一在集中查驗平臺完成,同時與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創新舉措相結合,實現進口棉花貿易集中采購分批付款多次提貨。
“原來企業在港口查驗平臺和區內倉庫要2次開箱,很難當天完成檢疫、取樣、鑒重等查檢過程。”青島裕龍東雍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雨說,采用新模式后,檢疫、取樣只需1次開箱,全程僅需兩三個小時即可完成。
“宅經濟”孕育傳統業態新商機
鴻富錦精密電子(煙臺)有限公司是位于煙臺綜合保稅區內一家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游戲機是其主打產品之一。
“在區域內企業可以享受分送集報、加工設備免稅、產品售后服務維修等便利政策。”公司關務經理何長清說,尤其是煙臺保稅港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以后,“四自一簡”、貨物便捷進區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新政策紛紛落地,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活力。2020年,企業出口游戲機數量同比增長21.1%,貨值增長高達52.2%,為公司實現整體進出口逆勢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
“宅經濟”逐漸成為企業困境突圍的新商機。綜合保稅區內相關企業緊盯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把握商機,成為外貿復蘇、出口回暖的先行軍和排頭兵。
從海關統計情況看,受疫情帶來的網上購物、居家辦公、在線教育等線上服務需求增加影響,游戲機、集成電路和手機等與“宅經濟”相關的電子產品進出口穩定增長,部分海外生產訂單向國內綜合保稅區轉移,區內產業鏈綜合優勢更加凸顯。
據青島海關統計,2020年該關轄區綜合保稅區電腦娛樂機、掌上游戲機等進出口333.7億元,增長53.8%;集成電路250.0億元,增長94.8%,明顯高于綜合保稅區平均進出口增幅。
新業態催生轉型發展新動能
在傳統業態不斷鞏固拓展的同時,跨境電商、期貨保稅交割、保稅研發、保稅維修等新興業態也紛紛借力綜合保稅區加速提檔升級。
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20年,山東跨境電商呈爆發式增長,利用綜合保稅區保稅平臺實現網購保稅進口22.5億元,同比增長484.4%,一批國際知名電商企業在此落戶。
青島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口岸。為放大口岸進口優勢,做大做強橡膠供應鏈、產業鏈,青島海關支持企業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與上海期貨交易所聯合啟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橡膠監管信息平臺建設,率先實現海關和期貨交易所數據優勢、監管優勢和技術優勢的疊加集成,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為傳統產業賦能。2020年,“20號”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實際參與交割倉單1.1萬手、10.7萬噸,交割倉單量占全國總量的92.4%。
國外貨物入區保稅、國內貨物入區退稅是綜保區的主要功能優勢之一,從而吸引國內國外各種生產要素在區內聚集,具有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聯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作用。隨著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共建,保稅經濟、保稅業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綜合保稅區等保稅平臺對外貿拉動作用日益凸顯,海關將繼續加大政策落實和創新,支持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李超、王剛、任培青/文)
海關創新監管支持綜保區高質量發展白云機場綜保區上半年進出口超90億元黃埔海關掀起打假“綠茵風暴”海關對保稅倉庫的定義及分類解析黃埔海關查獲危險化學品34.2萬瓶海關阻截逾八百萬件侵權貨雙重加速讓AA企業走的更遠汕頭港海關截獲涉嫌侵權出口糖果3.544噸“金鑰匙”解企業之急 海關推動貿易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