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曾經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如今已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小商品出口到世界215個國家和地區。從最初的“門到門監管”發展到“旅游購物模式”再到如今實施的“市場采購模式”,海關監管模式的變化不僅讓小商品出口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也見證了整個義烏外貿市場的成長與發展。
2002年,為了支持義烏外貿市場發展,金華海關成立了駐義烏辦事處,提供辦理進出口貨物的通關、轉關等一條龍服務。2005年,義烏有65%以上的經營戶都承接外貿業務,發展了20多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商品制造產業,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譽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市場。
為促進義烏小商品的快速發展,2007年9月,海關總署為義烏小商品制定的《海關總署關于支持浙江義烏小商品出口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義烏小商品出口貨運監管操作規程》出臺實施,出口種類覆蓋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的義烏小商品迎來了“旅游購物模式”這一全新的海關出口監管模式,從此享受到家門口報關、簡化申報等一系列通關便利。這個在義烏外貿從業者中被叫做“0139”(旅游購物模式)的新監管模式規定,外國旅游者或國內貿易公司在義烏小商品市場采購,不申請出口退稅和外匯核銷、采用集裝箱裝運出口的義烏小商品采用“旅游購物商品”模式監管,簡化申報手續,以“章”為單位,將8000多個稅則號的小商品在申報時簡化為98個。
2009年,義烏海關正式成立,成為了杭州關區內首個設立在縣級市的隸屬海關。2011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積極支持義烏市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其核心就是探索建立“市場采購”的嶄新的貿易方式。
通過調研,杭州海關適時推出了“聯網監管”的政策,也就是說,海關對“網內”商戶開放出口貨物通關的“綠色通道”,允許出口小商品自動預歸類,簡化報關手續,并實行“信任放行,抽查驗核”制度,降低通關成本,逐步推進人民幣直接交易,無需外匯核銷管理。
(俞晶 王展 王曉蕓/文)
進口越南雞血藤報關的流程_雞血藤報關關稅急企業之所急 幫企業之所需 沈陽海關踏踏實實為企業辦實事分類通關讓企業體驗“品牌效應”假冒IPad國門“現原形”海關創新監管支持綜保區高質量發展白云機場綜保區上半年進出口超90億元黃埔海關掀起打假“綠茵風暴”海關對保稅倉庫的定義及分類解析黃埔海關查獲危險化學品34.2萬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