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櫛風沐雨,一棒接著一棒干。工業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主體,是江蘇常州的立市之本、富民之源。大到內燃機車,小到電動滑板車,常州不斷做優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產業鏈條向產業集群升級,撐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脊梁。南京海關所屬常州海關高效服務產業鏈,推動“常州車輛”駛向全球,助推“常州制造”在海外落地生根。
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堆場上,披上紅色綢帶的內燃機車整裝待發,即將分批次運往泰國。“這批內燃機車相比同軸重機車具有更強的牽引能力,有望進一步提高泰國鐵路的客運與貨運效率。另外30臺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發運。”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市場部泰國市場項目經理高艷說。2020年,該公司獲得了泰國國家鐵路局50臺交流傳動內燃機車訂單。
針對項目投資總額高、進口料件金額大、涉及參數多的特點,常州海關發揮“企業問題清零機制”作用,通過送政策上門、關企互通等方式回應企業需求,在免稅進口手續等方面提供政策宣講和業務指導,幫助企業厘清政策依據,指導企業采用進料加工模式為進口零件辦理通關手續,為企業節約資金近4000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一帶一路”建設開辟了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天地。
從老撾萬象站駛出的“瀾滄號”動車組最關鍵的基礎制動裝置由常州的中車戚墅堰所主導提供。作為“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的中老鐵路,將為加快建成中老經濟走廊提供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開啟了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機遇期, “常州制造”也是其中一環。
十年來,常州海關助力地方大力發展“車輪上的產業”,加快“大輪”和“小輪”走出去的步伐。在“雙碳”背景下,兩輪電動車產業無疑成為常州熱門賽道之一。
在納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組裝車間,工人們正加緊趕制電動滑板車訂單。納恩博主要生產平衡車、電動車等短途交通產品以及電動制造服務機器人,隨著低碳出行成為新風尚,企業推出的電動滑板車深受海外市場的歡迎。“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持續地創新,現在新車型上已經搭載了ai功能,更好地為用戶提供道路檢測和騎行規劃,增強使用安全性。”納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商用出行事業部市場經理傅薇薇說。
作為全國重要的兩輪電動車生產出口基地,常州已經聚集了小牛、納恩博等電動車生產企業,隨著產品出口量的增加,企業對綜合保稅區的倉儲需求也隨之加大。常州海關在綜保區試點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模式,精準摸排企業需求,上門進行政策輔導。這種模式既可以解決廠區倉儲的緊張問題,又能夠提前幫助企業享受到出口退稅的紅利,降低企業的物流運營成本。“目前綜合保稅區里已經有電動車出口企業入駐,根據測算,每個月可為企業提前釋放近千萬元的資金壓力。”常州海關駐武進辦事處特殊區域管理科關員史經輝說。下一步,常州海關將持續助力服務綠色產業,將做好宏觀政策配套銜接和細化落實,落實好提前申報、匯總征稅、先放后檢等通關便利措施,通過完善監管方式和落實減稅降費舉措幫助企業減負擔、穩訂單、穩預期,推動綠色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常州“大輪”“小輪”滾滾向前,成為常州產業集群圖景的一個縮影。“常州制造”動力電池、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等產業國內外市場份額領先,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鏈各環節已形成了有規模、有高地、有優勢、有潛能的“四有”格局。常州制造業基礎正不斷鞏固,先進制造業集群正持續發展壯大。
在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堆場,關員陸奕目送披著紅色綢帶的內燃機遠行;在武進綜合保稅區卡口,關員史經輝監管小牛電動車裝車。“我有幸見證了常州制造業的飛速發展,”史經輝說,未來十年,他和他的同事還將繼續落實各項高效服務舉措,讓常州生產的大車、小車乘風出海,讓“常州制造”走好下一個十年。(秦妍/文)
舊機電進口折舊審價方法海關恢復征稅30周年大事記前5個月深圳跨境電商零售出口20.5億元進口合同、購貨合同和進口許可證的概述(一)杭州綜試區“滿周歲” 進口跨境商品40億元進口電動叉車報關如何操作海關助力浙江臺州今年首批楊梅出口歐洲青島海關助力服裝產業發展擦亮“針織名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