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西日報》報道近年來,我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積極擴大進口,促進了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擴大出口發揮了強力帶動作用。
多年來,我省進、出口比例長期保持在1:2左右。國際金融危機后,我省認識到進口貿易在保障短缺資源供給,減少投入成本、縮短科技差距、提升產業層次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抓住時機,積極擴大進口,全省外貿結構發生了變化。
據西安海關統計,2009年陜西省年度外貿首次出現貿易逆差,當年進、出口比例為1:0.9。2010年陜西省進口總值58.93億美元,同比增長33.4%,全省當年進、出口比例為1:1.05,全省外貿進出口相對平衡。
2010年,我省一般貿易進口33.96億美元,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 57.6%;加工貿易進口20.56億美元,增長1.1倍,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35%。在去年的進口產品中,機電產品39.54億美元,增長51.2%,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67.1%,其中用作存儲器的集成電路進口14.13億美元,增長2.2倍。進口超千萬美元以上企業增加,出口加工區進口占比超3成。我省去年進口總值超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77家,較上年增加 18家。
擴大進口在我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國內生產消費方面效果顯著。去年,我省進口前10位的商品中,有5種是資源或要素型商品,這些銅材、礦砂、石油瀝青等資源型產品的進口對經濟發展起著戰略性的作用,成為滿足國內消費和生產需要的重要補充。
目前,我省加工貿易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而加工貿易的出口又是在進口原材料、零部件或技術設備的基礎上生產的。可以說這種大進大出的貿易方式基本上是在進口的帶動下完成的。比如2010年我省加工貿易進口中,運輸工具和機械設備進口額分別為2043萬美元和1.38億美元,而二者同期出口額分別高達8.05億美元和6.6億美元,分別占同期加工貿易出口總量的36.2%和29.8%。
同時,資本品的進口可以提高國內生產設備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去年,我省機電產品進口中機械設備進口占34%,同年,我省自由進口技術合同總金額1.4億多美元。其中制造業合同金額達1.29億美元,占全省技術引進合同總金額的91.9%。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配件的進口,加速了對舊生產線的改造,促進了新生產線的建成和新投資熱點的涌現,使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順利建成,同時提升了一批重點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
第五期中俄海關通關知識培訓班在寧波舉行海關助力“小菌子”闖出“大世界”外籍夫妻藏毒體內 攜幼童掩護企圖闖關為電池企業蓄“能”充“電”三峽東出萬里船——重慶海關助力庫區船舶制造業強勢振興印刷機進口機場報關流程是這樣操作的!鹽田碼頭進口報關公司有哪些企業遠程面洽“最多跑一次”深圳海關完善“網廳”方便群眾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