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緝私艇的“螺絲釘”
“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于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雷鋒
凌晨兩點,821艇駕駛艙內漆黑一片,為了做好隱蔽,艇上關閉了所有照明設施,只有各種儀器發出微弱的紅綠光。艙外是茫茫大海,海浪拍打著艇身,止不住的搖晃。遠處海面上依稀閃爍著零落的微光,那是漁船在作業。夜深了,困意漸漸襲來,但821艇上每個人的神經線都繃得緊緊的,深夜是走私漁船最為活躍的時間。隊長姚遠龍正聚精會神地盯著雷達掃描儀上移動的小點,判斷是否存在可疑的走私漁船。
姚遠龍,江門海關緝私局海上緝私處四中隊科長,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姚”。27年來,老姚像一顆“螺絲釘”, 把自己牢牢釘在緝私艇上,而這一釘就是近三十載春秋。在海上緝私處,像老姚這樣的“螺絲釘”比比皆是,“我們有129個員工,平均年齡超過40歲,他們當中很多都是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海緝”,綜合科科長湯公權告訴記者。
戴鵬忠,835艇老船長,一頭白發,樣貌與不到50歲的他有很大差距。他說,由于作息不規律,艇上的人特別容易顯老。1987年,戴鵬忠從海軍轉業就上了緝私艇,在艇上一干就是24年,每個月有近20天在海上緝私,每天24小時。曾經有人計算過,如果把他在艇上的時間換算成5天8小時工作制的時間,足足有68年。
陳伯良,六中隊摩托艇輪機員,31年工齡的“老海緝”。2010年,出海執勤的他連母親去世前最后一面也沒見到。處理完母親后事的他又馬上回到了工作崗位,只說了一句樸實的話語,“現在中隊人手少,輪機人員更少,工作更需要我。而且節日期間更是反走私的重點時期,10號查獲的案件就是刑事案件,我更應該回來……”
由于常年出海,顛簸和潮濕的工作環境使得海緝隊員們不同程度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風濕疼痛等“海緝病”,一出海,疼痛就經常發作。相較于身體上的疼痛,對家庭照顧不周更讓隊員心感愧疚。為了保密,隊員出海時手機一律上繳,不能上網、無法收看即時電視節目,幾乎是與世隔絕,即使和自己的家人也無法聯系。“每次出海,最怕遇到家里的小孩和老人生病,心里總是惦記著”,老姚對此深有感觸,“我們這些人,當兒子,當丈夫,當父親都是不稱職的。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當完成使命。”
把文件打印出來在艇上學習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雷鋒
在江門海關海上緝私處,872艇是一支赫赫有名的英雄緝私艇。這艘2000年建造的200噸級緝私艇,服役10年,累計航程近40000海里,等于繞地球赤道航行兩周,共查獲走私案件69宗,總案值人民幣8000多萬元,立下卓越戰功——
2005年,查獲“粵新會貨0038”走私汽車切割件案及整車案,案值544萬元;同年,名列全國海關緝私艇單艇緝私案值第1名;
2007年,全國海關崗位練兵海上緝私大艇項目預賽全國第1名;
2010年查獲海上特大走私穿山甲凍體及鱗片案,查獲走私穿山甲凍體7.8噸,鱗片1.8噸,案值1100萬元,被授予“第三屆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
2011年查獲“中石輪”、“順豐”輪走私紅油案,案值210萬元……
872艇所在的英雄集體——江門海關緝私局海上緝私處管轄江門、陽江兩個地級市的海區,西起陽江沙扒港側,東至荷包島海域約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東西航行需要6個小時;轄區海域毗鄰港澳,島嶼眾多,海岸線長達1000余公里,內河水道縱橫交錯,緝私任務繁重。二十年多年來,江門海關海上緝私處共查獲海上走私案件742宗,案值超過人民幣4.5億元。
“江門關區海岸線長,既要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來往港澳流動漁船走私,還要防范來自東南亞和臺灣地區的走私活動”,海上緝私處林處長介紹,海上緝私不僅僅依靠情報經營,更重要是對海況和海區動態的掌握,“海上緝私的學問大著呢,黑市上穿山甲價格上揚,這些蛛絲馬跡都釋放出一個信號。”
茫茫大海,來往航行的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上百艘,如何準確判斷可疑船只是對緝私隊員緝私技能不小的考驗。曾經多次帶領872艇立下赫赫戰功的二中隊中隊長區澤能,2012年“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和“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獲得者,也是海關緝私警察崗位能手,其嫻熟的業務技能一直是海上緝私處全體隊員學習的標桿。“區隊聽覺非常好,能聽到很遠的地方發動機的聲音,而且能基本辨別出船的類型”,他的同事朱云鵬是這樣形容的,但他同時也承認,區澤能這種外人看似難以置信的技能并非天賦,更多源自“在工作中用心琢磨,善于總結”。
“輪休三天,他必定要拿出一天或半天的時間回辦公室看看資料,整理一下最近的文件打印出來以便拿回艇上學習”,江門海關緝私局政治處人事科副科長李林國對區澤能的勤奮好學印象深刻。原來,為了加強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區澤能把文件都打印出來,裝訂成冊,在艇上組織大家學習,隨時翻閱,他們還準備了兩套學習記錄本,艇上一套,陸上一套,保證學習不間斷。江門海關緝私局海上緝私處正是憑借這種“釘子”精神,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業務本領。
愛心傾灑五邑大地
“應該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鋒
大海上,他們英勇的身影閃過。生活中,他們奉獻的腳步不停。
厚厚一疊紅色的獻血證,格外引人注意,數一數竟然有十幾本,這是第一中隊隊員朱衛幫及妻子陳影環自2003年以來無償獻血的見證,記載的獻血記錄令人震撼:2003年起,朱衛幫和妻子陳影環每年獻血三次,9年里夫妻共計獻血35次,獻血11000毫升,相當于2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
“我才獻血8000毫升,網上記載有人都獻血幾萬毫升了,我這不算什么,呵呵”,身材魁梧的朱衛幫表情平和,這位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得者仿佛在說一件再輕松正常不過的事情,似乎無償獻血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成了習慣。
柯險峰、謝祖強、蔣承、張耀銘、諶忠祖,海上緝私處的好人好事總能串起一串又一串。恩平市橫陂鎮白廟村留下他們捐資助學的身影,新會區古井鎮回蕩著他們慰問孤寡老人的貼心問候,廣東省五星志愿者中有他們的名字。
“海上緝私守國門,扶困助危見真情”,在海上緝私處的榮譽室,珍藏著這樣一條錦旗。
2009年12月21日下午5時40分左右,海上緝私處指揮中心值班民警發現,清遠籍“順利92”號運輸船在銀洲湖水域航行途中突然起火燃燒。由于船上載有大量的燃油,且離新會區石化倉儲基地某油庫只有不足百米的距離,一旦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在這危機關頭,海上緝私處立即啟動處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迅速派出多艘緝私艇趕往出事水域組織施救。船舶劇烈燃燒產生的熱量像一個巨大的蒸籠在炙烤著,水龍噴出的水立即在他們身邊變成蒸汽,熱辣辣的水蒸氣熏得他們流淚不止。雖然如此,但他們個個奮不顧身,奮力撲救,冒著煤氣瓶和油柜爆炸和濃煙中毒的危險把被圍困的6名群眾迅速救出火場。事后,被救群眾滿含熱淚送上錦旗,紅底金字,熠熠生輝,影射出海上緝私處129顆金子般的心。(李惠媛/文)
走私進口高檔摩托車 不法商人終服法空運方式下的信用證的風險及防范措施寧波大榭港區成為全國首個通過世衛組織復核測評的國際衛生海港昆明海關全年查獲毒品104公斤蓬萊海關助力遠洋自捕秋刀魚“起航”俄羅斯貴陽海關發起公益活動 堅決對象牙及象牙制品說“不”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有作為有成效貨物退運出口,原來交納的關稅能申請退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