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港之一日照港,海關關員對17.7萬噸澳大利亞鐵礦砂實施“先放后檢”,企業提前至少3天提貨入庫。這批鐵礦石的進口企業日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礦石部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年采購進口鐵礦石約3000萬噸,海關實施“先放后檢”模式加快了通關物流速度,大大降低了企業原料庫存壓力。
青島海關轄區口岸是我國重要的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口岸,鐵礦、錳礦、鉻礦等進口量2.5億噸,約占全國總進口量的五分之一。為進一步改善口岸營商環境,壓縮通關時間,青島海關2018年8月起對進口礦產品實施“先放后檢”監管模式。傳統模式下,進口礦產品檢驗包括現場檢驗檢疫及取制樣、實驗室檢測和合格評定等環節,貨物只有在評定合格后才能提離海關監管作業現場。實施“先放后檢”后,進口礦產品經放射性檢測、外來夾雜物檢疫等現場檢驗檢疫符合要求后,即可提貨,實驗室檢測與通關放行由“串聯”改為“并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青島海關進口礦產品平均驗放時間壓縮為3.2天,提速約70%。
對生產企業而言,通關時間壓縮意味著資金的節省。進口礦產品現場檢驗檢疫完畢后即可直接提離港區,減少了貨物在港口堆存和搬倒費用;企業提貨周期明顯縮短,可有效緩解生產企業原材料庫存壓力,降低企業預期資金占用;臨港生產企業可將貨物直接卸至企業倉庫,減少了二次搬倒工作,降低企業運輸成本。經統計,新模式實施以來截至今年1月底,青島關區僅進口鐵礦就為企業節約各項成本4800萬元。(姜世明 張坤明/文)
無錫海關緊抓集成電路發展“關鍵點” 助力“雙循環”中國—新西蘭自貿協定升級 廣州海關助外貿企業暢享新機遇拱北海關驗放孫中山家族文物赴澳門參展廣州進口報關之進口費用核算金華海關查獲600臺涉嫌侵權的DVD木材進口清關海上運輸業務知識(一)對來料加工貨物的報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