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解放日報》報道10月27日又逢上海海關大鐘的調試日。這一天,記者跟隨它的第四代“護鐘人”——上海海關工作人員魏云寺,探尋這座年逾八十的大鐘始終準點、鐘聲遠播的秘密。
魏云寺從1991年起接手海關大鐘維護調校工作,到今年正好20年。20年間,他每3天要給大鐘上發條、校時間。每逢調鐘日,魏云寺都要在6時30分趕到鐘樓。走進鐘樓內部,記者驚訝地發現,里面的空間其實很狹小,只容一人上下旋梯,樓梯窄處,每走一步,半只腳都懸空在外。
海關旗樓是鐘樓的最高層。在最初的護鐘人生涯中,魏云寺每天都要爬上旗樓升旗。如今,旗樓已改成半自動,每年元旦、“五一”、“七一”、“十一”,他都會換上簇新的國旗。遭遇臺風天,也要換下受損的旗幟。“旗桿所在處,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原來上海地理位置的標志點,就在這里。”他說。
因為冬夏溫差,大鐘走時會產生些微偏差。為此,魏云寺每3天就會給大鐘號次脈,糾正“兩秒之內”的誤差。
外表看來雄壯的大鐘,“內心”卻精巧纖細。在大鐘的機芯房,兩人高的透明柜中躺著一臺1927年英國產機芯。為保證2秒一次“滴答”聲毫無錯漏,必須定時在傳動部分添加機油。機芯房周圍,有4面直徑5.4米的鐘面。每扇鐘面周圍都置備了光控的燈泡,根據外界光線強弱自行調節亮度,以便大鐘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見。檢修燈泡故障也是魏云寺的日常工作之一。這些定時定點的工作,維系著大鐘80年來始終準點的秘密。
“在浦江兩岸的高樓建好之前,海關大鐘的鐘聲向東能傳抵吳淞口,向西能到達靜安寺。”魏云寺回憶道。
鐘聲傳得那么遠,秘密藏在鐘樓的發音層。一大四小五口青銅鐘,自海關大樓誕生之日就安放其間。每小時的15分、30分、45分和整點,四口小鐘都會響起《東方紅》的樂曲。到了整點,135公斤的鐘錘就會敲擊大鐘,將鐘聲傳遍四方。“大鐘內壁有一個拳頭這么厚,這樣鐘聲才傳得遠。”他還透露,起初,鐘聲通過周遭39個擴音喇叭傳送,但考慮到擴音喇叭的音效有限,受風后也容易墜落,如今的鐘聲已由音響來“放大”。
湛江海關以更優質服務 助力粵西外貿大發展廣州機場EMS被通知報關,怎么處理呢?全流程電子化 杭州海關助推杭州空港長三角區域空陸聯運中轉業務迅猛增長成都海關保障進口鉀肥高效通關強監管 優服務 提效能 海關助力大連石化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上海進口染發劑的流程肉類食品進口報關報檢要提交這些單證!長假保通關 魚兒不斷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