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和陽江作為廣東省較早建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的地區之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紅色基因。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江門海關汲取和傳承紅色基因,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同時,將落腳點放在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
江門海關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雙區”建設出臺了77項扶持措施。該關黨委委員深入地方黨政、基層一線和進出口企業開展調查研究41次。著力解決群眾和企業“急難憂盼”問題,列出實事清單共145項抓落實,推動地方外貿高質量發展。
圍繞發揮海關作為“雙循環”交匯樞紐的作用,江門海關結合廣東省、江門市“十四五”發展規劃,鞏固拓展口岸疫情防控和促進外貿穩增長成效,支持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成效,全力保障保持在全國海關前列,打造更優化更有競爭力的江門口岸營商環境。
5月份,關區進口整體通關時間3.67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56小時,繼續排名全國前列。作為今年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重點,江門海關進一步推廣實施“兩步申報”“提前申報”“兩段準入”等改革舉措,指導企業采用最優通關模式,持續釋放改革政策紅利。廣東海信電子有限公司報關負責人宋滔說:“得益于海關推行的‘兩步申報+船邊直提’通關模式,我們進口液晶顯示板實現了抵港后直接在船邊提離碼頭,減少了碼頭場內運輸、貨柜吊裝以及碼頭堆存的物流環節,通關速度更快,物流成本更低,真正實現了通關‘零等待’”。
作為農業大市,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用大灣區1/6的土地供應了1/3的糧食、1/4水產品和1/5的肉類。其中,江門供港活雞苗數量占全國供港比重的80%。
江門科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粵港澳大灣區供港活種雞苗孵化基地。“每批次活雞苗出口都要限時運輸,一分一秒都耽擱不得。”科朗農業業務經理陳小亮說,不僅要運得快,還要保障存活多。
為此,江門海關制定針對性措施,幫助企業改良運輸車輛通風降溫設施,有效提高供港雞苗口岸中轉前的存活率,也保障了供港活禽類檢疫質量安全。江門臺山市是全國最大日本鰻養殖加工出口基地,活鰻出口量占全國同類出口總量80%。今年以來,江門海關關區出口活鰻1515噸,同比增長23.2%。
活鰻養殖產業發展十余年,如今江門企業不僅要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更要想方設法降低出口風險。“要用好海關技術儲備,讓我們的特產順利出口。”江門海關相關負責人說,該關已建設達到國際水平的檢測室,囊括國際上所有通用的檢測項目,為鰻魚企業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技術支撐;實時關注鰻魚主要出口目的國對我國食品出口的臨時性限制措施,指導企業做好應對。
炎炎夏日,江門新會港集裝箱堆場里,不同尺寸的集裝箱整齊排列著。通過監控視頻,海關關員正對新箱堆場及新造集裝箱入場、出場、裝船、庫存情況進行日常檢查。
這種“視頻監控+現場巡查”的新監管模式,實現了出口集裝箱從生產到起運的全過程通道式管理。同時,江門海關所屬新會海關還應用專用堆場管理系統,采用新箱體進出場“一號通”方式,通過智能化卡口設計,智能識別進出堆集裝箱號,提升集裝箱流轉效率。
為了讓箱子“轉起來”,今年以來,江門海關重點引導集裝箱生產企業、船務公司、出口企業三方需求信息共享。落實集裝箱“配貨出口”政策,讓更多出口企業、船務公司通過“配貨出口”模式降低運營成本。
陽春地處廣東省陽江市北部欠發達山區,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野生竹藤草資源豐富。如今,山區農村有了“致富竹”。當地農戶就地取材,編制加工成生產用具、生活用品,逐步形成特色產業并打開國際市場。
陽春竹藤草制品企業與1200戶農村家庭開展長期合作,2020年為農村家庭增收超過4600萬元。
為了擦亮“致富竹”品牌,江門海關立足企業和農戶實際,針對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不同的竹藤草制品企業,實行專業指導,推動竹藤草產業“以質取勝”。連續8年實現國際市場官方在產品質量問題上的“零通報”。
江門海關所屬陽江海關還力促第三方檢疫處理機構在陽春設置檢疫處理場所,把檢疫處理業務送到企業“家門口”,節省了企業運輸成本,提高了通關速度。
在新發展階段,江門海關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提升監管能力,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江關宣/文)
代理進口飼料報關我司擁有18年報關經驗產地證和信用證不符怎么修改?啟動電子放行 空港貨物24小時無障礙通關進出境修理貨物清關哈爾濱海關全程參與支持中俄同江鐵路界河橋建設江陰海關1-10月稅收超55億元海運貨運單證的流轉程序(一)“電子關鎖”簡化通關流程 為促進貿易便利化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