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機提示這一票圖像有異常,我們復核一下。”在深圳郵局海關的審圖中心和查驗窗口,張天與同事們專注而緊張地開啟了新一天的“云上搭檔”工作。
這是張天扎根監管一線的第23年,也是他專注寄遞渠道改革的第5個年頭。從智能審圖算法的不斷精進,到“遠程集中審圖”工作模式逐漸成熟,一項項業務上的突破,推動著郵局海關在寄遞渠道打私之路上不斷邁進,也記錄著張天始終如一的執著和鉆研。2022年,他因在緝毒打私工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績,榮立全國海關個人一等功。
火眼金睛的“打私尖兵”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張天給了我們三個“升級秘訣”。
慢:放慢腳步,可能更快
同事眼中的張天更像是個“慢性子”。或是沉默專注地在審圖屏前觀察與思考,或是在查驗臺旁從容細致地幫助大家分析梳理問題。但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對于各項工作計劃,他都是在這樣的節奏中高效完成。
“我們要想辦法充分發揮ct機智能審圖的效率優勢,但在此之前,還是要先‘慢’下來,把基礎工作打扎實。”作為全國首批ct機智能審圖試點單位,深圳郵局海關在相關智能算法、實際應用上可參考的資源有限,許多研究工作幾乎要從零開始。上千次參數調整、不斷重復的圖像比對……就是在這樣漫長而枯燥的“找不同游戲”中,他們總結出了“金屬外殼屏蔽”“毒品與非毒品混合”“薄片型毒品藏匿”等案例,不斷優化和擴充智能審圖算法。
如今,這些“慢”工作也確實收獲了“快”成效——在寄遞渠道監管現場,ct機智能審圖算法對不同濃度、數量、形態毒品識別效果均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對可疑包裹的高效精準鎖定。
泛:拓寬思路,定位更準
一方面,跨境寄遞渠道的監管量大、存在走私風險,另一方面,廣大民眾對于“快”的期望也更高。如何實現查驗工作的‘質效并重’成為了考驗現場查驗工作的一大難題,也是張天始終關注的重點。
隨著深圳海關“風險+情報+現場”創新工作機制逐步深化落實,張天帶領團隊馬不停蹄開始了新階段的工作——走訪調研物流企業,爭取系統清單等數據支持,開展風險節點精細化分析;結合聯合研判工作站的多維數據資源開展分類信息梳理,搭建數據監控模型,設計“漏斗式”風險分析小程序,并形成了一套“漏斗式篩查、清單式布控”特色工作法。
2022年1月18日,郵局海關查驗現場關員在1票轉運貨物中查獲氯胺酮1000克。張天團隊沒有讓查緝工作止步于這一獨立案件本身。“小漏斗”針對來源地、目的地、收寄件人等要素開展快速關聯比對和自動分析篩查,張天和團隊根據比對篩查結果持續開展針對性重點驗核。在之后的1個月內,他們又陸續在相同申報品名的3票包裹中再次查獲相似夾藏手法的氯胺酮、冰毒等毒品共1290.4克。
“‘泛’不是漫無目的地吸納,而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一年多來,在沒有相關經驗參考和案例借鑒的情況下,張天運用“小漏斗”成功查發了電子儀表電容內部藏匿大麻、跳繩手柄中藏匿海洛因、紙盒空板中藏匿氯胺酮和冰毒以及液體可卡因毒品等一系列典型案件。
微:細微切口,顯著成效
“我們現在的查驗關員和醫生的工作也差不多了,先照個ct,還要做微創手術。”業務培訓的課堂上,張天總結道。
作為“專業審圖、微創開拆”審圖查驗法的設計者,張天不僅是審圖上的“找茬達人”,也是“貨物微創手術”的一把好手。這種對“微”的追求和自信,一方面依托于他在與ct機的反復“磨合”中練就的“火眼金睛”。在他所查發的毒品和外來生物案例里,有80%為ct未報警情況下的自主查發。
“轉運快件具有收發貨人‘兩頭在外’的特殊性,需要我們做到快速鎖定毒品、固定證據。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在最準確的部位、以最小切口取出毒品樣品進行現場檢測。”他向隊友們詳細解釋道。
他是火眼金睛的“把關人”,也是矢志創新的“急先鋒”;他是戰果累累的“打私尖兵”,也是不吝傳幫帶的“老師傅”。他更是充滿精氣神、堅韌性、戰斗力的深圳郵局海關隊伍的一個縮影。他說:“金色關徽在身,入關時的誓言和信念我從未忘記,我將用每一天的努力和進步作為回答。”(章珺/文)
常熟海關推行不見面審批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怎么辦理狗糧食品進口清關手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濟南海關扎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口冷凍面團報關代理】的流程,冷凍面團進口這樣做海關紅色檔案故事:1949接管拱北關優質服務打造“通關快線”施特勞斯召回在以色列生產的巧克力產品 相關產品沒有直接進口,海關總署提醒消費者不要食用任何渠道獲得的相關產品通關單狀態信息注釋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