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自貿辦發布《福建自貿試驗區第16批36項創新舉措評估結果》,福州海關新增7項自貿創新舉措通過第三方評估,其中4項被評估為全國首創,分別為出口大宗散裝貨物“抵港直裝”、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模式、出口干散貨“船對船”裝運模式和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交易信息實時比對。截至8月,福州海關已累計有108項自貿創新舉措通過第三方評估,其中46項被評估為全國首創,分別占福建自貿試驗區總數的24.2%、25.8%。
出口大宗散裝貨物“抵港直裝”:單票節省成本15萬元
8月18日一大早,福州江陰港內,一輛輛裝滿貨物的貨車源源不斷地將貨物直接送到碼頭,碼頭吊機迅速將貨物吊裝到輪船上,貨物進港、卸貨、裝船無縫銜接,高效運轉,這一切都得益于福州海關推行的出口大宗散貨“抵港直裝”模式。
今年3月,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計劃出口一批338噸重的壓力鋼管至埃塞俄比亞,數量多、體積大,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需要將所有貨物卸載再查驗,不僅要花一周的時間,還要承擔高額的滯港費用和裝卸費用。
福州海關了解情況后,迅速行動,一邊對接碼頭、船舶,一邊收集企業核心訴求,創新推出了出口大宗散貨“抵港直裝”模式,允許大宗散貨邊運抵邊裝船,實現貨物進港、卸貨、裝船無縫鏈接。相比傳統作業模式,減去了貨物在港內裝卸和堆存的物流環節,貨物直接從工廠到船舶,實現門到門直供出口,在節約物流成本的同時還能大幅提高港口裝卸效率。
“采用了‘抵港直裝’模式,我們每票貨物節省15萬元物流費用,而且整個作業時間也比原來縮短了近50%。”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現場工作人員說。
自3月推出以來,截至8月底,福州海關共監管采用該模式出口的散貨船舶120艘次,監管石料、化肥、鋼材等大宗散貨195萬噸,為企業節約費用1800萬元。
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運抵到投用最快8小時
8月29日早上,一艘裝載著丙烯原料的貨船在福州江陰港中江化工碼頭靠岸。當天晚上,這批原料就投入了福建中景石化公司的生產線。“從運抵到投用,全程最快只要8個小時,福州海關推出的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模式大大解決了我們生產的后顧之憂!”中景石化生產技術部經理兼總調度長黃凱對新模式贊不絕口。
中景石化是全國聚丙烯主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生產所需原材料丙烯屬于危險化學品,大部分從國外進口,需要送往外地檢測,通過合格認定后才能入關,周期通常較長。“我們的生產線每天對于丙烯的加工能力是3000噸,而港口的儲罐只有7000噸,送檢時間長短關系到原料供應,一旦跟不上,工廠就不得不停產。如果投建更多儲罐,成本又不可估量。”原料供應問題一度令黃凱憂心。
企業發展的痛點,就是福州海關改革創新的重點。福州海關主動對接中景石化,共同探討提速增效的可行性辦法,創新出臺了進口丙烯關企共檢監管模式。企業通過提前申報,并借助自身的危險化學品化驗分析中心實現自檢。海關在4個重要節點進行介入監督,通過開展視頻查驗、針對性登臨、罐區取樣、監督企業檢測等一系列舉措,有效地保證規范性。該模式下卸貨、取樣、檢測可無縫對接,檢測結果合格后,可實現當天進口原料當天投入生產,通關效率顯著提高。
自1月24日實行以來,截至8月底,福州海關所屬榕城海關累計監管到港外貿丙烯150批次,驗放丙烯逾25萬噸、貨值約14億元, 壓縮進口時間三分之二。
出口干散貨“船對船”裝運模式:放行時間縮短3天
8月31日,一艘萬噸輪船緩緩靠泊福州馬尾青州碼頭泊位,碼頭前沿的專用傳輸皮帶立即開動,將用駁船運輸來的碎石轉卸至大船上。“這2萬噸出口碎石預計20多個小時就可以裝完,‘船對船’裝運模式大大縮短了貨物在港作業的時間,降低了物流以及裝卸成本,解決了我們的實際困難。”出口企業恒忠公司黃經理深有體會。
據了解,一般貨物出口流程是先將貨物集港至海關監管場所,待驗貨放行后再行裝船,但對于大宗出口干散貨來說,運抵、裝卸、理貨等步驟就顯得略為繁瑣,不僅耗費時間較長,物流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福州海關主動解決企業難題,深入出口監管作業場所調研,根據碎石體積重量大而出口貨值低等商品特殊性,首創了碎石出口“船對船”裝運的監管新模式,在經海關驗核的監管作業場所,出口干散貨企業可直接通過場所的皮帶機將貨物從小船傳輸至出口大船,實現“船對船”實時傳輸裝卸一體化。
該模式針對碎石出口裝卸、倉儲進行流程再造,在大幅度降低企業運輸裝卸倉儲成本的同時,有效釋放監管作業場所的倉儲空間,每噸出口碎石可為企業節省運輸成本約30元、倉儲裝卸成本10元。同時,放行時間還可縮短3天左右。
目前,該模式在福州馬尾松門碼頭、青州散雜貨碼頭試點實施。今年1-8月,福州海關所屬馬尾海關共監管碎石出口75航次,169萬噸,為企業節省場所堆存費用約5000萬元,高效、便捷的通關模式為企業發展此項貿易注入了強心劑。
對臺小額商品市場交易信息實時比對:顧客購物無感通關
9月4日,福州海關所屬平潭海關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監管科關員一上班就打開電腦,抽查調閱市場商戶的資金流信息與商品交易信息,通過電子數據的實時比對,對市場交易情況進行監管。
平潭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是大陸第二個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2014年6月開業以來,市場銷售總額已超45億元,購物人次突破4000萬。為確保平潭專屬免稅政策執行到位,傳統模式下海關對市場監管主要通過人工方式對商戶庫存進行核查,或在市場卡口處對消費者消費單據進行抽查驗證,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隨著平潭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游平潭、逛市場、買臺貨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前來。為了最大程度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福州海關通過探索總結市場監管經驗,創新推出了“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交易信息實時比對”監管模式,依托市場管理信息化系統,升級開發資金流監管模塊,與海關監管系統對接,將市場內商戶資金支付信息與商品交易信息進行實時比對,海關通過抽查調閱,監管資金流和貨物流的統一性。
新模式進一步完善了市場監管鏈條,讓海關更加高效服務市場商戶和消費者,便利了經營商戶的日常經營管理,提升了顧客購物無感通關的體驗。
自2019年10月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資金流模塊上線試點運行,截至2020年8月,平潭海關共計監管市場商戶銷售額4.14億元,進口貨值3.83億元,購物旅客58.35萬人次。
熔噴無紡布進口報關清關單證資料及流程臺灣增光片保護膜如何在深圳蛇口港正確報關清嘉興海關在進境原木中截獲9種有害生物世行營商環境報告:中國跨境貿易排名躍升32位風扇進口報關流程_風扇進口清關要多久代理緬甸鉛鋅礦仰光港海運出口黃埔港清關公司廣澳海關查獲出口侵權塑料密封蓋17.5萬余組廈門啟動空運貨物國際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