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近一直下冬雨,但杭州海關關員余晴霞卻特別開心,于她而言,這輕打在色彩斑斕樹葉上的細雨實在是久違了。
去年10月,為了更好地在艱苦環境中鍛煉人才,杭州海關將余晴霞等6名關員派遣到滿洲里海關鍛煉,那里地處北緯49°,是內蒙古東北地區的邊關。77天里,他們和當地關員同吃同住同作業,帶著收獲和不舍回來了。
傘在那里用不上
初見余晴霞,你便會被她散發出的文藝氣息所吸引,平日里畫畫是她最大的樂趣。出發去滿洲里前,余晴霞特別準備了手帳本,打算“畫”下這段珍貴的經歷。
杭州海關隸屬義烏海關駐機場辦事處旅檢科的盛偉善是一行人中最年輕的,他不會畫畫,但和余晴霞一樣溫和細心。出發前,他特意往包里塞了一把雨傘,想著以此應對滿洲里的冬雨天。
手帳本和雨傘,這兩樣物件最終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從滿洲里回來后,余晴霞的2本厚厚的手帳本已被畫得滿滿當當,而盛偉善帶的雨傘卻“什么樣子去什么樣子回”,一次也沒打開過。
而余晴霞的手帳本里,記錄了雨傘派不上用場的奧秘。滿洲里早在9月底就入冬,在關員們到達的10月中旬已是零下10℃的天氣,此后數月里,溫度持續下降,最冷時甚至達到零下40℃,在這樣的天氣里,沒有雨,只有雪,而雪也是干的,雨傘自然變得多余。
“寒冷、風沙和干燥,我們在滿洲里2個多月,這是對當地自然環境最直觀的感受。”最年長的洪佩成說。特殊的氣候使得半月板撕裂后一直沒有好全的余晴霞行動更不方便,包括盛偉善在內的3人不到1周時間便流鼻血,“我經常整夜失眠,呼嘯而過的狂風徹夜發出嗚嗚聲,讓人聽得血壓也跟著升高。” 洪佩成說。
難忘的熬夜監管經歷
按照要求,6名關員需要輪流到阿日哈沙特口岸、額布都格口岸、滿洲里鐵路口岸以及滿洲里公路口岸4個基層口岸鍛煉。這其中,最辛苦的工作地當屬滿洲里公路口岸。
滿洲里公路口岸距離滿洲里市中心9公里,因此也被稱為“十八里辦事處”,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僅有的3個全年實施24小時通關的陸路口岸之一。
“還沒去十八里辦事處時,我就特別渴望投入到當地的旅檢工作中去。”盛偉善說,“我還想著,要借此機會向滿洲里海關同事展現我們杭州海關人的吃苦耐勞精神。 ”
2017年11月27日晚8點,盛偉善隨旅檢科開展跟班作業。按照分工,前半夜,他與同組關員負責車輛入境監管區,對入境車輛開展查驗工作。由于口岸大樓處在中俄交界的草原上,四周沒有其他建筑物,西伯利亞寒流長驅直入,且車輛監管區正處在風口,寒風撲面而來。
“當時氣溫是零下20多度,即使戴上查驗服的帽子依然擋不住逼人的寒氣。這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風頭如刀面如割’的感受。”
由于查驗時需要操作監管設備,戴著手套極不方便,當地關員是從來不戴手套的。盛偉善說,面對江南地區從未有過的低溫,他的內心很是掙扎了一番,但最終還是逼著自己取下了手套。“才查了2分鐘,裸露的雙手便開始麻木。”盡管如此,盛偉善還是堅持將所有車子查驗完畢。回到辦公室時,手已經被凍得紅腫。
11月28日凌晨3點,拖著極度困乏的身體,盛偉善轉戰到入境大廳監管的崗位上。送走零零散散的旅客后,盛偉善決定到室外透一口氣,提提神。但剛走出大樓,狂風差點將他吹倒。“當時我就想,這樣的條件下,很多人在口岸一干就是十幾二十年!那一刻,敬佩之心油然而生。”盛偉善說。
一群將芳華獻給邊關的人
余晴霞則把對邊關同事的由衷欽佩之情,畫進了手帳本里,她說:“特別是在額布都格口岸有幸認識的3位年輕女關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蒙古族關員包小萍,自2004年入關就一直在阿日哈沙特和額布都格2個邊遠口岸工作,她的丈夫是公安系統的,也常常值班、出差,包小萍特別喜歡小孩子,卻至今沒顧上要孩子,她說,“怕生下來沒時間帶”;蒙古族關員高娃,是額布都格口岸唯一一位常駐的海關關員,她的丈夫在額布都格邊防檢查站工作,兩人的孩子還不到2歲,因為工作需要,也為了孩子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高娃放棄了中心城市優質的生活條件,主動選擇和丈夫一起常年堅守在口岸;關員馮冠群,2008年入關,丈夫是海拉爾人,2013年她終于調到海拉爾,但一直堅守在海拉爾最偏遠的額布都格口岸,為此她只能忍痛將剛斷奶的孩子交給公婆照顧,無法照料家庭和孩子是她心中最大的缺憾。
“她們常年在這個遠離中心城市的草原深處堅守,極目荒原,與寒冷、風雪為伴,該多想念家人啊!”但在余晴霞眼里,她們臉上看不到一點怨氣,“她們工作踏實,心態知足,淡定而從容”。
“我剛入關時,穿上海關制服的那一刻,覺得特別自豪。”余晴霞說,“當我踩著國境線、站在界碑旁時,那種自豪感更真切了。這種感受溫暖而美好,我一直放在心里,帶回杭州來。”(俞晶、莊朝曦/文)
滿洲里機場海關強化原木落地加工監管 守牢國門生物安全關深圳海關查獲人體毛發240公斤上海海關查獲進口走私貂皮8萬余張大窯灣海關高效驗放進口化肥大窯灣海關助力大連水果香飄東盟黃埔海關熱情服務長假通關沿海船載貨物重量出現短缺糾紛處理 (二)寧波象山口岸活海魚出口額突破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