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個工業設備出口集裝箱辦結海關通關手續,從佛山三水港碼頭出發,以“灣區一港通”模式通過內河駁運至南沙港,隨后裝上國際集裝箱船發往海外。這是“灣區一港通”模式運行2年來,廣州海關監管的第40000票通過該模式運輸的貨物。
2020年11月5日,廣州海關聯合廣州港集團正式啟動“灣區一港通”模式,珠江內河碼頭和南沙港等沿海港口的聯動性不斷加強,大灣區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持續提升。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灣區一港通”項目已累計開通航線14條,貨物平均堆存期有效縮短,累計進出口貨物達13.5萬標箱。
珠三角地區是我國輕工業基地。受珠江水網航道水深、橋梁限高等因素影響,大型國際貨運班輪無法直接駛入珠江水道沿江內河碼頭開展裝卸作業,貨物需通過駁船轉運至沿海港口周轉,還需在沿海港口辦理相關手續。
為進一步暢通大灣區國際海運物流銜接,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廣州海關圍繞暢通外貿航運問題和港口發展需求,在海關總署的統籌指導下,聯合廣州港集團推出“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項目。該模式以南沙港為樞紐港,珠江內河沿江港口作為支線港,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精簡了在沿海港口辦理手續。
“‘灣區一港通’項目相較于傳統的水水聯運、國際中轉等通關模式通關更加便捷,有助于降低企業整體物流成本。”廣州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曾琦介紹,在全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進出口企業可以更精準地把握貨物通關的各個環節,動態科學地安排船期和艙位,從而降低因運輸因素導致船期、艙位變更帶來的時間、費用等成本。目前,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進出口貨物不斷增長,今年前10個月,進出口貨物達10.5萬標箱,同比增長343%。
“‘灣區一港通’模式下,駁船公司只需錄入一份資料便可實現兩地港口碼頭及駁船、客戶互認,同時還可以提升駁船操作時效和裝載量。”廣州港穿梭巴士營運中心副總經理陳敬鵬說,“以往內河轉關時,客戶一般選擇在出貨當天辦理手續,駁船到港后需要等貨物報關放行后才能裝貨,而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出口的貨物,可以在申報后堆存在啟運港,駁船即到即裝。”
目前,廣州海關已陸續接到珠江內河多個碼頭企業開通“灣區一港通”的申請,該項目作為區域通關便利化改革事項納入《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輻射范圍包括黃埔新港、黃埔老港、黃埔新沙等14個珠江沿江港口碼頭。2020年以來,已有15家駁船公司參與開展內河駁運業務。(關悅/文)
進口無機化工品報關流程_清關需要的資料“綠色”通關有保障廈門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獲殊榮海關提醒:勿觸法律“紅線”寄帶瀕危動植物國際空運的產生和發展(二)風雪有多冷 內心就有多熱代拖車―包拖的具體內容鄭州海關助力首班新鄉中亞班列順利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