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兩艘外籍漁船“王后”輪、“彼得羅”輪靠泊遼漁修船廠,船上共搭載126名外籍船員,大連港灣海關第一時間進行登輪檢疫,對入境船員實施100%核酸檢測。
大連作為全國重要修造船產業基地,承攬了北方地區大部分境外船舶維修業務,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陸續展開,水運口岸日益繁忙,疫情防控形勢也日趨嚴峻。
“為了保障修船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我們專門制定了一判二檢三監控的‘三環閉合’防控體系用以加強海港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環為研判風險定措施,海關在船舶到港前搜集船舶航行軌跡、船員變動及健康狀況等信息,研判染疫風險,分類分級確立防控措施;第二環為登臨檢疫防輸入,船舶靠港時,根據風險研判結果,主動或依企業申請,對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船舶全體船員進行100%采樣檢測;第三環為作業監控阻擴散,在修船作業開始后,實行在船封閉管理,加強船員和工人管控,及時通報異常和突發情況,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督導船長落實主體責任,通過視頻連線對船員日常測溫過程進行遠程監測,對登船記錄進行定期檢查。”大連港灣海關副關長王喆介紹。
就此,大連港灣海關在提前了解本次兩艘漁船靠泊計劃后,提前進行風險研判,搜集船舶航行軌跡、船員變動及健康狀況等信息,研判染疫風險。船舶靠港后,大連港灣海關根據風險研判結果以及遼漁集團、船公司申請,第一時間對兩艘船舶全體船員開展體溫檢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對全員咽拭子采樣進行核酸檢測。在之后的船舶修理過程中,大連港灣海關也將通過視頻連線等多種方式進行遠程監測,對登船記錄進行定期檢查,消除修船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遼漁集團有限公司船舶工程分公司經理丁言輝表示:“大連海關的防控措施為我們公司的船舶維修上了‘安全鎖’,阻斷了疫情在修船口岸的傳入路徑。不僅給船上人員,也給我們修船企業吃下了定心丸,為我們開足馬力全面實現復工復產添了一把‘助燃劑’。”(付德天、劉昌偉/文)
中美海關聯合驗證 搭在美通關快車海關高效通關助推汕臺直航快速發展中歐班列“義新歐”2021年進出口標箱突破15萬個 同比增長超過35%走在發展的浪潮里 霍爾果斯綜保區發展形勢穩中向好“縮水”170噸!——石家莊海關重量鑒定為企業挽回百萬損失湖州海關開展分類通關試點拱北海關查獲82件民國文物海關優質服務助力湛江水海產品出口遙居廣東省地級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