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內的倉庫中,無錫佳利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利達)的客服人員吳正陽通過手機二維碼辦理好“同倉調撥”業務流程后,幾臺叉車隨即在物聯網設備的監控下搬運貨物,15分鐘后,102臺多功能復印一體機完成了由“保稅貨物”到“非保稅貨物”的性質轉變。這標志著南京海關所屬無錫海關“同倉調撥”業務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倉儲物流企業,其貨物按照“保稅”與“非保稅”性質區分管理,區內倉儲物流企業內外貿狀態轉變需要1天左右的時間。佳利達總經理王曉紅介紹:“在原有監管模式下,我們公司需要在入區后對保稅貨物進行保稅出區申報、保稅出區短駁、非保稅入區申報、非保稅入區短駁等一系列貨物實際運輸流程,不僅在短駁運輸費用上成本高,而且還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資源與時間成本。”今年,無錫海關研發了“綜保區保稅物流智慧監管輔助系統”,實現倉儲物流企業“保稅轉非保稅”貨物的在庫性質高效轉換。現在,貨物直接在倉儲倉庫內,通過物聯網技術即可完成“保稅轉非保稅”性質的轉換,全過程實施監控錄像精準管理,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提升了貨物通關效率。“‘同倉調撥’新模式的開啟將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僅操作及運輸部分,預計每年可節省30%的成本,通關時效也大大提升。”王曉紅說。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業務信息及關鍵單證完整申報的基礎上,我們運用智能監管手段,簡化業務運行流程,實行數據自動比對、貨物自動核放,以數據流代替貨物流,實現監管模式和貨物性質快速轉變。”無錫海關駐新吳辦事處特殊區域管理科科長鄭明辰介紹,“目前試點測試順利,企業預期減少流轉作業時間約18個小時,有效降低了企業人工、場地等成本,同時減少車輛短駁運輸頻次也有利于綜保區綠色低碳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無錫海關深入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堅持以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為導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著力培育綜保區在產業升級、業態創新等方面的綜合競爭新優勢,助力無錫綜保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薛瑤、強曉晨、吳蔚/文)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實施以來 北上港、澳單牌車通關量突破50萬輛次國際物流貨運任務和要求(一)印度海運港口:霍納沃爾(honavar)港口愛心奉獻組合拳 傳遞海關正能量企業進口設備怎么快速通關打擊成品油走私今晨收網 50億元大案告破上海海關青年積極學研十八大精神太倉海關服務德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