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建立跨關區特殊監管區間轉關貨物監管的新模式,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截至11月9日,該關已按照新模式監管特殊監管區間轉關貨物182批。
隨著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不斷深入,東部沿海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大型加工貿易企業紛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產能。上海海關優化轉關作業模式,試點企業可利用多種運輸方式開展聯運轉關;同時,采取“數據直轉、分段監管”的轉關模式,貨物在兩個直屬海關的多個隸屬海關之間流轉。今年8月7日,該關完成了首批特殊監管區企業跨關區水陸多式聯運方式轉關貨物的驗放手續。該批貨物自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通過汽車運輸至外高橋港區,再通過船舶運輸至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據測算,通過上述新模式可以使企業每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降低2萬元左右。
特殊監管區內企業的加工生產線轉移到內陸地區后,其零配件供應及分撥中心等部門往往仍留在原地,跨關區特殊監管區間的保稅物流十分頻繁。2010年,上海關區與其他省市特殊監管區間的流轉貨值已達64.5億美元,同比增長27.3%。對此,上海海關聯合重慶、成都等海關赴企業開展實地調研,組合空運、水運、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聯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時,簡化轉關監管手續,滿足加工貿易企業快捷、便利的物流需求。
(王雪/文)
報關單怎么“二次核對”手續菲律賓凍帶魚報關需要提供資料2023年黃埔海關轄區民營企業進出口表現亮眼暗格夾藏香煙難逃海關“火眼金睛”南油辦“推門開窗”聽意見 尋找關企“最大公約數”昆明海關“綠風行動”查獲走私大米550噸海關提醒:春節攜帶“伴手禮”入境需謹慎大連海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學雷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