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件的范圍不同
航空運輸的收件范圍主要有文件和包裹兩大類。其中文件主要是指商業文件和各種印刷品,對于包裹一般要求毛重不超過32公斤(含32公斤)或外包裝單邊不超過102厘米,三邊相加不超過175厘米。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運輸公司為吸引更多的客戶,對包裹大小的要求趨于放松。而傳統的航空貨運業務以貿易貨物為主,規定每件貨物體積不得小于5*10*20厘米。郵政業務則以私人信函為主要業務對象,對包裹要求每件重量不超過20公斤,長度不超過1米。
2.經營者不同
經營國際航空運輸的大多為跨國公司,這些公司以獨資或合資的形式將業務深入世界各地,建立起全球網絡。航空快件的傳送基本都是在跨國公司內部完成。而國際郵政業務則通過萬國郵政聯盟的形式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郵政機構之間取得合作,郵件通過兩個以上國家郵政當局的合作完成傳送。國際航空貨物運輸則主要采用集中托運的形式,或直接由發貨人委托航空貨運代理人進行,貨物到達目的地后再通過發貨地航空貨運代理的關系人代為轉交貨物到收貨人的手中。業務中除涉及航空公司外,還要依賴航空貨運代理人的協助。
3.經營者內部的組織形式不同
郵政運輸的傳統操作理論是接力式傳送。航空運輸公司則大多都采用中心分撥理論或稱轉盤分撥理論組織起全球的網絡。簡單來講就是運輸公司根據自己業務的實際情況在中心地區設立分撥中心(hub)。各地收集起來的快件,按所到地區分撥完畢,裝上飛機。當晚各地飛機飛到分撥中心,各自交換快件后飛回。第二天清晨,快件再由各地分公司用汽車送到收件人辦公桌上。這種方式看上去似乎不太合理,但由于中心分撥理論減少了中間環節,快件的流向簡單清楚,減少了錯誤,提高了操作效率,縮短了運送時間,被事實證明是經濟、有效的。
4.使用的單據不同
航空貨運使用的是航空運單,郵政使用的是包裹單,航空運輸業也有自己的獨特的運輸單據——交付憑證(proofofdelivery,pod)。交付憑證一式四份。第一聯留在始發地并用于出口報關;第二聯貼附在貨物表面,隨貨同行,收件人可以在此聯簽字表示收到貨物(交付憑證由此得名),但通常快件的收件人在運輸公司提供的送貨紀錄上簽字,而將此聯保留;第三聯作為運輸公司內部結算的依據;第四聯作為發件憑證留存發件人處,同時該聯印有背面條款,一旦產生爭議時可作為判定當事各方權益,解決爭議的依據。
5,航空運輸的服務質量更高
主要體現在:
(1)速度更快。航空運輸自誕生之日起就強調快速的服務,速度又被稱為整個行業生存之本。一般洲際快件運送在1-5天內完成;地區內部只要1-3天。這樣的傳送速度無論是傳統的航空貨運業還是郵政運輸都是很難達到的。
(2)更加安全、可靠。因為在航空運輸形式下,快件運送自始至終是在同一公司內部完成,各分公司操作規程相同,服務標準也基本相同,而且同一公司內部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對客戶的高價值易破損貨物的保護也會更加妥帖,所以運輸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更好。與此相反,郵政運輸和航空貨物運輸因為都牽扯不止一位經營者,各方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較容易出現貨損貨差的現象。
(3)更方便。確切的說航空運輸不止涉及航空運輸一種運輸形式,它更象是陸空聯運,通過將服務由機場延伸至客戶的倉庫、辦公桌,航空運輸真正實現了門到門服務,方便了客戶。此外,航空運輸公司對一般包裹代為清關,針對不斷發展的電子網絡技術又率先采用了edi(電子數據交換)報關系統,為客戶提供了更為便捷的網上服務,運輸公司特有的全球性電腦跟蹤查詢系統也為有特殊需求的客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當然,航空運輸同樣有自己的局限性。如運輸服務所覆蓋的范圍就不如郵政運輸廣泛。國際郵政運輸綜合了各國的力量,可以這樣說有人煙的地方就有郵政運輸的足跡,但航空運輸畢竟是靠某個跨國公司的一己之力,所以各運輸公司的運送網絡只能包括那些商業發達、對外交流多的地區。
“先放后檢” 青島海關礦產品通關提速70%國際貨代及其工作步驟(三)大有區別的玻璃板拱北海關:指尖上的普法 便民又快捷港區倉庫上海進口冷凍肉類關稅多少出口所需單證這種“油”寄不得更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