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一艘滿載凍帶魚、凍魷魚等水產品的臺籍船舶從平潭東澳小三通碼頭進境,共計48個貨柜,包括水產品、生活物資478噸,貨值372萬元,這是平潭口岸節后首票通過對臺小額貿易方式申報進口的中國臺灣貨物。
據了解,為了保障這批貨物快速通關,福州海關所屬平潭海關對貨物通關各個環節提前梳理,提前掌握貨物進口信息、全程跟進物流情況。
“平潭海關在貨物抵達前就提前向我們通報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項便利化措施,提前預約通關、收貨人不到場查驗等便捷政策讓我們的貨物通關非常順利。”節后首票貨物的進口順利讓平潭合榮申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充滿了信心。
據了解,通過對臺小額貿易方式進口臺灣農漁產品、生活物資等貨物效率高、成本低、配送靈活,大大了滿足了復工復產初期轄區臺商臺企的各種個性化需求。
近日平潭海關出臺的《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五條措施》中明確提出將加速臺灣農漁產品和生活消費品進口通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海關部門將快速查驗、快速檢測、快速出證,對報關后布控的,無需企業書面申請,現場即可安排優先實施檢查,未見異常的快速放行。發現疑似病蟲害特征需送實驗室檢測的,優先安排檢測。
“我們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也使企業在安排‘小三通’船舶船期時無需顧慮。”平潭海關監管科科長陳世榮介紹,平潭海關積極開辟綠色通道,增派查檢人員,提供即到、即卸、即驗服務,同時通過微信等方式引導企業應用預約查驗電子平臺、不到場查驗等便捷措施,實現“遠程查驗”和“不見面、少接觸”,減少人員聚集,提升查驗效率。(徐靈/文)
助推開放型經濟發展 成都海關出臺十項措施大力支持成渝經濟區和天府新區建設沐浴冬雨踏歌行海關“先放后檢”助力進口原油快通關海關助力中山“蘆兜粽”飄香澳門詳細解讀進口舊機電設備清關流程出口貨物因質量問題需退運進口報關海關高效監管服務 助力 “一帶一路”文化互鑒走進海關一線 體驗國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