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當心夜半北風寒,一路多保重。”
9月21日,廣州海關舉辦江小兵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當報告團成員張應忠哼唱出江小兵生前最喜愛的《送戰友》,所有人的眼睛都濕潤了。同事們流淚悼念:37年來,他,用燃燒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小兵”“大愛”之歌。
江小兵,廣州海關駐內港辦事處稽查科科長,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堅守在最心愛的崗位上。7月27日下午,當不久前還看到他在系統傳送文件的同事走進他的辦公室時,卻發現他已猝然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江科各項業務都精通,行郵、保稅、貨管、快件、稽查,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我們要是遇到點什么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問他。” 同事俞曉華說。
廣州海關紀檢監察特派員楊筱青至今還記得當年駐郵局辦事處快件渠道查到的首宗毒品案件,當大家都還只是心存懷疑的時候,一個電話就被召來的江小兵卻已經很肯定地說這是偽裝成茶葉包裝的毒品大麻花了,隨后就開始手把手教大家查獲毒品后應當如何快速化驗、移交案件等等。“可以說快件科大大小小的案件,成功移交偵破都有江科一份付出。”
“他熱愛身上的海關制服,他曾說每換一套制服,都要留個念。”駐內港辦事處主任張躍民回憶。江小兵現存照片中“曝光率”最高就是海關制服,甚至可以梳理出海關制服的變遷史。妻子李曉娟說,他是為了在休息期間隨時重返崗位。同事眼中的江小兵,只要工作上有需要,總是“隨叫隨到”。
他查獲的案件無數。2006年9月,他帶隊對某企業進口的300件快件展開突擊檢查時,發現其中一箱進口仿水晶存在疑點。于是,從這一箱毫不起眼的“玻璃珠”開始,江小兵帶領團隊奮戰了三天兩夜,一步一步抽絲剝繭,終于從如山的資料中,發現了這家企業涉嫌走私的突破性線索。
查處一個案件,規范一個行業。此案的查發推動了廣州海關轄區范圍內的仿水晶行業規范,并由此推動海關總署開展了同樣收效顯著的全國專項行動。
從事郵件快件稽查工作期間,江小兵通常一早就要坐兩三個小時的車到深圳、東莞去尋找收件人。
在高樓林立的都市里,酷暑烈日,他走過一條又一條街道,腳底板走得發燙,衣服濕了又干,飯也顧不上吃。憑著一雙“鐵腳板”,他硬是像扯線頭一樣扯出了手寫板、仿水晶等案值超千萬元的大要案,為國家挽回了巨額損失。
“他從來不和我說案子上的事情,經常深夜了才回到家里,躺上一會又出門了。”江小兵的妻子李曉娟說。
江小兵的父親是位老紅軍,曾兩次翻越雪山,三次過草地,身上一直殘留著彈片,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然而江小兵抽的是最便宜的煙;開的是一臺又破又舊的國產車,換零件、換機油都是江小兵自己在“搗鼓”;身上穿的除了關服,像樣點的衣服都是他妹妹送的,一件夾克穿了20年。這樣子的江小兵怎么都和所謂的“高干子弟”沾不上邊兒。
更不為人所知的,是這些年來接踵而至的苦難:長子自閉癥、次子早夭、愛人下崗,但即使經歷了這么重的創傷,同事面前的他仍是那個成天樂呵呵、隨時都樂意助人的江小兵。
長期在基層一線崗位工作,面對許多誘惑和風險,在“致富捷徑”面前,江小兵卻選擇了一條通過節衣縮食來克服難關的漫漫長路。他常提醒科里的年輕同志:“吃了人家這頓飯,收了人家的東西,我們的飯碗就不保了!”他總是教育家人要自力更生,不能給組織添麻煩,下崗的妻子每天奔波在外推銷保險,甚至在江小兵去世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婉拒了組織和個人的捐款建議。(楊純華/文)
紡織布料在越南海防港進口清關需要多久如何選擇航空物流企業(二)寧波海關大榭海上緝私基地啟動應急預案 全力防御臺風“蘇拉”代理臺灣金屬鋸床進口報關進口報關貨物順利清關的四大原則河口口岸農產品出口實現開門紅黃埔海關轄區內39個海運碼頭實施“三個一”通關模式心系災區 奉獻愛心營口海關多種形式開展捐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