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冠縣是有名的鮮梨產區,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產鮮梨超15萬噸。近年來,在濟南海關幫扶指導下,當地水果出口企業從種植到加工更加規范,產品逐漸打開國際市場。但隨著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技術性貿易措施,導致鮮果進入這些國家的門檻越來越高。
“水果出口的雙邊協議不斷增多,一方面國外關注的有害生物種類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要求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越來越低,部分農殘指標甚至直接降為了零。”濟南海關動植物檢疫處植物檢疫科科長鞠永濤說。
“出口的鮮梨貨值并不高,利潤空間有限,原本檢測費用占到貨值一成多,如果按照規定檢測百余項,不僅費用上漲,滯港時間也會加長,成本又要大幅提高。”冠縣君潤果蔬經理齊志君說,“而且鮮果產品重在一個鮮字,滯港時間一長口感就大打折扣,銷路也會成問題。”為了規避風險,很多果農紛紛取消了出口訂單,卡在了門檻外。
企業的痛點就是海關幫扶的重點。了解到企業出口困境后,濟南海關立即組織wto專家組進行研究,從wto/sps貿易影響最小化、透明度、協調一致、風險評估、過渡期規則等原則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專業評議意見,協助多雙邊貿易磋商,實現出口。
濟南海關所屬聊城海關組織工作專班,在田間地頭面對面給果農開展專題培訓,提高出口企業的自我調整能力,更快適應出口國家要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冠縣鮮梨不但沒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還開拓了幾個新市場,出口國家超過20個,鮮梨出口貨值連續三年增長,實現“三連增”,整個產業趨向良性發展。(白鶴/文)
北京海關簽發北京地區首份出口韓國RCEP原產地證書“海葵”過后 上海海關從容應對“壓力”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進境展品已全部運抵廣西南寧5000噸棕櫚液油新沙海關“直卸”通關海關總署:發布公告防范黃熱病疫情傳入海關助力津產樂器“響”譽海外見證人工智能“黑科技”上海海關助力亞洲消費電子展圓滿落幕供應鏈提醒您口罩進口清關要注意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