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海關對外通報,2017年1月6日,廣州海關在中國和澳大利亞“火焰”緝毒專項行動中,通過跨國聯合行動偵破代號為“bw383”的走私冰毒大案,繳獲涉嫌走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39.9公斤。此案是中國和澳大利亞“火焰”緝毒專項行動中單宗案件繳獲毒品數量最大的案件,被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列為目標案件,被海關總署緝私局列為一級掛牌督辦案件。
出口貨物內有乾坤 燈具夾藏冰毒40公斤
2016年11月25日,廣州某貨運碼頭出口貨物監管倉內,廣州海關辦案人員正緊張而有序地對一票準備出口到澳大利亞的貨物進行查驗。這批貨物是led投射燈,共有860個。隨著木箱、紙箱、紙盒三層包裝被打開,一盞普通的led投射燈出現在辦案人員的眼前。在仔細觀察led投射燈的外觀構造,并通過x光機檢查后,發現燈具的后蓋空間內可能藏匿毒品。當燈蓋最后一顆螺絲被卸下后,一包用白色膠紙緊緊包裹的可疑物品赫然呈現在led燈的后蓋里面。白色膠紙里包裹有呈晶體狀的可疑物品,經現場化驗確定為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經過全面檢查,在這批燈具里共查獲毒品甲基苯丙胺39.9公斤。案情重大,廣州海關立即成立專案組偵辦此案。
大數據分析抽絲剝繭 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
案發后,偵查線索十分有限。緝私辦案人員從僅有的發貨單信息入手,迅速查明了藏毒燈具是中國籍人員劉某某委托物流公司發運的。緝私辦案人員初步判斷,劉某某只是充當走私毒品團伙的“馬前卒”,真正的幕后老板在暗處遙控指揮。只有查清整個毒品走私團伙的情況,揪出幕后黑手,才能真正做到除惡務盡。緝私辦案人員以劉某某為切入口,運用大數據分析,排查出非洲籍人員阿某某和池某某與劉某某在案發前后聯系密切,聯系內容涉及該批藏毒燈具,且二人與多宗毒品案件、多名涉毒人員有關聯,有重大作案嫌疑。
十余天追蹤蹲守 三名疑犯現行蹤
為盡快破案,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嫌疑人。經偵查,嫌疑人劉某某在廣東深圳活動,池某某在廣東佛山活動,阿某某在北京、河北廊坊一帶活動。專案組兵分三路,分別對三名嫌疑人進行偵查布控。很快,劉某某的住所和活動情況已摸清,具備了抓捕條件。但池某某和阿某某的的摸查卻遇到了不少難題。
池某克居住的住宅小區居民數量多、樓宇密集、樓層高,確認其身份和掌握其活動規律困難很大。緝私辦案人員經過連續十余天的艱苦蹲守,終于成功確認了池某某的身份、掌握了其活動規律。
阿某某的行蹤最飄忽,頻繁流竄于廣州、武漢、廊坊和北京等地。為了追蹤阿某某的行蹤,辦案人員輾轉于這些地方進行跟蹤。在北京、廊坊偵查時正值華北地區氣溫驟降、霧霾嚴重的時候,緝私辦案人員不畏嚴寒和霧霾,經過一個星期的蹲守和跟蹤,成功發現并鎖定了阿某某行蹤。
跨國多部門聯合作戰 走私團伙成員紛紛落網
2017年1月6日,在海關總署緝私局、廣東分署緝私局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在廣東省公安廳、佛山市公安局及其順德區公安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廣州海關在武漢、佛山、深圳、廣州四地展開收網行動,抓獲科特迪瓦籍嫌疑人阿某某、尼日利亞籍嫌疑人池某某、中國籍嫌疑人劉某某三人,搗毀一個毒品包裝窩點,繳獲包裝毒品作案工具和藏匿毒品道具一批,一舉摧毀了這個在廣州、佛山、深圳、武漢等地的走私毒品犯罪團伙。行動中,廣州海關將案件線索提供給澳大利亞聯邦警察,雙方同步開展跨國查緝行動。澳方對其境內的收貨環節進行監控偵查,并與我方進行實時線索交換,配合我方抓捕境內團伙成員,強化“全鏈條”打擊。
辦案人員嚴密取證 犯罪嫌疑人終低頭
走私毒品是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犯罪分子很清楚會面臨嚴厲的刑罰,因此他們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到案后都會百般抵賴、負隅頑抗。面對三名嫌疑人對走私毒品的事實矢口否認,緝私辦案人員通過全面梳理各嫌疑人在實施走私毒品過程中的客觀行為和時間節點,有針對性地逐一進行偵查取證,形成了環環相扣的證據鏈條。鐵的證據迫使三名嫌疑人對購買藏毒燈具、包裝藏匿毒品、雇請運輸車輛和走私毒品出口的整個犯罪過程供認不諱。
目前,該案嫌疑人已經由檢察機關批準執行逮捕,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雷麟、杜紹群/文)
椰殼纖維進口報關手續海關助力讓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更豐富上海進口果汁的流程解讀物權法的海域使用權制度(一)黨務共建:讓黨旗更火紅企業年增出口退稅紅利7000余萬元橄欖油進口報關代理大連原木進口報關費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