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義烏海關知識產權科被授予“義烏市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身為國家經濟大門的守衛者,義烏海關知識產權科的女關員們把“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詮釋得淋漓盡致。
義烏海關知識產權科有4名女關員,正是這樣一支女性“當家”的隊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知識產權的邊境保護和企業進出口行為的規范,為義烏海關塑造了全新的窗口形象,在促進義烏企業健康發展、維護小商品國際形象過程中做出了貢獻。
重壓下起步
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貿易集散中心,同時又是知識產權保護的熱點區、難點區。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海關對維護義烏小商品的國際形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9年,義烏海關開關伊始就設立了知識產權科,成為全國海關系統中唯一由隸屬海關單獨設立的知識產權部門。
“任務重,隊伍年輕,而小商品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又相對復雜”, 知識產權科科長駱旭紅說,“我們的責任和壓力很大,可以說是重壓下起步。”
但娘子軍們的起跑速度卻令人贊嘆:迅速制定《義烏海關知識產權案件辦理規程》等12項具體制度,涵蓋知識產權辦案流程、貨物管理、科室間聯系配合等諸多事項,初步實現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
“身在這個集體的我們是幸運的”,工作剛滿一年的科員潘苗苗自豪地說,“壓力與責任都促使我們快速成長,敦促自己多看、多學,盡快提高業務素質和辦案水平?!?
執著中奉獻
2010年4月15日凌晨6點鐘,下著冰冷的小雨,在義烏海關侵權貨物銷毀現場,一陣咔咔的開箱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駱旭紅科長正帶領科員們監督銷毀侵權產品。她沒有帶手套,也沒有穿雨衣,直接拿了工具刀和大家一起忙著。此時,駱旭紅的父親正躺在重癥監護病房中,她在醫院守了一個通宵之后,又出現在侵權貨物銷毀現場。通宵達旦使她眼圈泛著黑,頭發已被雨水打濕。
女性承擔著更多的家庭重擔,但知識產權科的4位女性克服手頭案件多、任務量的困難,開展“送保護到企業”活動,深入本土企業,提高自主品牌保護意識。2009年以來,已有18家義烏企業成功申請知識產權備案,數量是前四年的1.5倍。
創新中突破
義烏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涉及面廣、內容龐雜,對海關有效監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娘子軍在工作中不斷創新理念,通過源頭管理,提高從商戶到生產者乃至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四方會談機制”就是這一理念指導下的創新成果。權利人代表、報關、貨代企業和海關關警員四方坐在一起交流,如何辨識真假商品的訊息、知識產權保護的最新政策法規、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最新動向等信息充分共享,讓大家的知識產權業務水平一起“水漲船高”。
“2009年中國海關知識產權十佳案例”、 “全國知識產權執法十佳貢獻部門”……一項項榮譽見證了她們的奉獻和努力。(潘苗苗 繆丹)
黃埔海關查獲走私“洋垃圾”19.5噸RCEP生效初顯成效 豫企超4000萬元出口貨物享優惠上合示范區開通首班“膠青班列”稅務總局公布70條失效廢止法規文件烏魯木齊海關為亞歐博覽會參會客商及物資開綠燈廣州海關傾情服務亞運偽報價格不是違規而是走私大連海關推行“主動披露”實現“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