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洋網”報道 2010年4月《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粵港兩地海關精誠合作,密切交流,在過去一年雙方透過三大通關重點項目合作,使兩地通關效率不斷提升,取得可喜成績。
數據顯示,2010年,粵港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別為1588億美元,同比增長32.4%;其中進口59.7億美元,同比增長50.5%,出口1528億美元,同比增長31.8%。2010年,廣東累計進口香港cepa項下“零關稅”產品貨值5.5億美元,優惠稅款3.3億人民幣,分別占全國的61%、38.5%。逐年增長的貿易額來自快速通關的有力支持。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粵港海關首席聯絡員王侃介紹,推進查驗結果參考互認、探索跨境快速通關、推動電子申報資料格式統一等三個通關合作項目是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重點內容,也是2010年雙方合作關注點。
在查驗結果互認方面,項目自2004年啟動試點、5月21日啟動擴展查驗結果參考互認合作以來,粵港海關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程序,廣東分署通過印發《查驗結果參考互認操作指引》對施解封、驗核、批注、統計等省內海關的相關業務操作進行了統一規范。截至目前,陸路貨物查驗結果參考互認范圍擴展到黃埔海關下轄東莞地區各車檢場,同時查驗結果的內涵擴充至包含x光機查驗結果和人工查驗結果,覆蓋的轉關車數量約占全省的70%以上;水運貨物x光機查驗結果參考互認合作擴展到珠三角主要水運口岸。據統計,2010年,廣東海關對運往香港方向貨物施加綠色關鎖69000余條。展望2011年,陸路貨物查驗結果參考互認將全面推廣至廣東省內所有車檢場,查驗結果的內涵擴充至包含x光機查驗結果和人工查驗結果。即同一批次貨物和車輛在香港海關、深圳海關下轄陸路邊境口岸及省內啟運地海關車檢場3個監管點的任意1個經海關查驗后,另外2個監管點參考互認相關查驗結果(保留查驗權力),避免雙方海關對同一批次的貨物進行重復查驗,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據了解,粵港海關在進一步提升跨境快速通關效能方面一直不遺余力。目前,在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下,廣東分署繼續牽頭組織廣東省內海關開展跨境快速通關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在完善深圳皇崗至深圳機場、廣州機場、黃埔寮步之間試點運作的基礎上,已逐步增加了深圳皇崗至深圳梅林、廣州從化等海關車檢場作為跨境快速通關試點現場,總體業務量穩步上升,該模式的內地段試點已成熟。近期,粵港雙方就在跨境通關模式中應用電子關鎖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探討,運作成熟后將可實現與內地跨境快速通關系統的對接,為過境貨物提供更為快速便利通關環境。
關于推動粵港雙方海關所需的資料格式及數據模型的統一問題方面,王侃說,經過雙方多次會議探討和實踐努力,在去年12月召開的第十三次粵港海關口岸通關效率業務小組會議上,粵港雙方對“推動雙方海關所需的資料格式及數據模型的統一”的關鍵問題——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數據“一次錄入,分別發送”達成共識。待海關總署批復同意實施方案后有望在年內投入試運行。在此模式下,以內地海關跨境快速通關系統和香港海關rocars(道路貨物資料系統)為基礎,通過建設第三方錄入平臺,使承運人/付運人及其代理可以分別向兩地海關申報載 貨清單電子數據,實現一次錄入,同時申報。
上海化工品進口代理清關公司推薦厚植沃土 賦能發展汕頭海關推動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上海海關優化轉關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拱北海關不讓山寨品牌越國門“小平臺”發揮“大作用”曹妃甸綜保區進口整車保稅倉儲政策紅利初顯蘭州海關助力金川公司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海運進口報關時間可以延遲嗎?